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3-本草择要纲目-第12页

解毒攻热 效。)
【气味】
甘寒无毒。(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治】
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含之咽汁。解咽喉 肿 毒极妙。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 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白藓(根皮)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又气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 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只施之疮科浅矣。
【主治】
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疗四肢不安 。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 癣赤烂。眉发脱落。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 。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治肺嗽。
恶(螵蛸 桔梗 茯苓 萆 )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旋复花内容:【气味】
咸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而已。若病患涉虚者。此则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恐冷利 大肠也。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
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丸。皆通泄之义也。用者详审之。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昆布内容:【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去面肿。疗恶疮鼠 。但昆布下气。久服瘦人。大抵海中 菜皆能损人。不可多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淡竹叶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根】能堕胎催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槐内容:【槐实】【气味】
苦寒无毒。乃纯阴入肝经气分药也。
【主治】
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久服明目益气。
头不白 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 乃愈。又堕胎。治大热难产。杀虫去风。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治丈夫女 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槐花】【气味】
苦平无毒。又曰味苦色黄气凉。入阳明厥阴血分药也。
【主治】
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凉大肠。炒 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金箔内容:【气味】
辛平有毒。(生者有毒。熟者无毒。古方不见用者。必须烹炼锻屑为薄。方可入药 也。)
【主治】
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癫痫 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并以薄入丸散服。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青黛内容:(其本原从波斯国来。不可复得。今以中国靛花为之。否则以青布烧灰可代。以靛充用 。恐有锻石。)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同鸡子白大黄末敷疮痈蛇虺蜇毒。泻肝散五脏郁火 。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通草内容:【气味】
甘淡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
【主治】
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
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龙胆草内容:【气味】
苦涩大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厥阴气分。
【主治】
益肝胆气。止惊惕。明目止烦。小儿惊痫。除下部风湿,除湿热。脐以下至足肿痛 。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为柴胡使。泄火而疗眼中疾。相火寄旺于肝胆。龙胆能泻肝胆之热邪 。而泻即是补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犹过服黄连反从火 化之义。
恶(地黄)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天花粉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阴也。
【主治】
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药为佐使。导肿气乳痈痔 疮 疖。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蔓荆子内容:【气味】
苦微寒无毒。阳中之阴。入太阳经。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主治】
明目坚齿。利九窍。头痛脑鸣。目翳泪出。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搜肝 风。盖蔓荆实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头面风虚之症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夏枯草内容:【气味】
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