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8-本草备要-第12页

<篇名>天南星内容:燥湿,宣,祛风痰 味辛而苦,能治风散血(《是斋方》∶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 神,名玉真散。破伤风者,药敷疮口,温酒调下二钱;打伤至死,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 必活);气温而燥,能胜湿除痰;性紧而毒,能攻积拔肿,补肝风虚(凡味辛而散者,皆能 补肝,木喜条达故也),为肝、脾、肺三经之药。
治惊痫风眩(丹溪曰∶无痰不作眩),身强口噤,喉痹舌疮,结核疝瘕,痈毒疥癣,蛇 虫咬毒(调末箍之),破结下气,利水堕胎,性更烈于半夏(与半夏皆燥而毒,故堕胎。半 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然古安胎方中,亦有用半夏者)。阴虚燥痰禁用。
根似半夏而大,形如虎掌,故一名虎掌。以矾汤或皂角汁浸三昼夜,曝用;或酒浸一宿 ,蒸,竹刀切开,至不麻乃止;或姜渣、黄泥和包,煨熟用。造曲法与半夏同。造胆星法∶ 腊月取黄牛胆汁,和南星末纳入胆中,风干,年久者弥佳。畏附子、干姜、防风(得防风则 不麻,火炮则毒性缓,得牛胆则不燥,且胆有益肝胆之功)。
<目录>草部<篇名>贝母内容:宣,散结,泻热,润肺,清火 微寒,苦泻心火,辛散肺郁(入肺经气分,心火降则肺气宁。《诗》曰∶言采其虻。虻 即贝母也。取其解郁)。润心肺,清虚痰。
治虚劳烦热,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喉痹(君相之火)目眩(火热上攻),
淋沥(小肠邪热,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为气化之源)瘿瘤(化痰),乳闭产难。功专散结除 热,敷恶疮(唐时有人膊上生疮如人面,能饮酒食物,亦无他苦。遍投诸药悉受之,至贝母。
疮乃颦眉,灌之数日,成痂而愈),敛疮口(火降邪散,疮口自敛,非贝母性收敛也。俗以 半夏燥毒,代以贝母,不知贝母寒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设或误用,贻 误非浅。故凡风、寒、湿、食诸痰,贝母非所宜也,宜用半夏、南星)。
川产开瓣者良,独颗无瓣者不堪用。去心,糯米拌炒黄,捣用。浓朴、白薇为使。畏秦 艽。反乌头。
<目录>草部<篇名>栝楼仁内容:\x俗作瓜蒌\x 泻火,润肺,滑肠,止血,治热痰 甘补肺(本草苦),寒润下。能清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为治嗽要药(肺受火逼,失 下降之令,故生痰作嗽)。又能荡涤胸中郁热垢腻,生津止渴(丹溪曰∶消渴神药),清咽利 肠(通大便。《是斋方》∶焙研酒调或米饮下,治小便不通),通乳消肿。
治结胸胸痹(仲景小陷胸汤用之。又云∶少阳证口渴者,小柴胡汤,以此易半夏),酒 黄热痢,二便不通。炒香酒服,止一切血(寒降火),泻者忌用。
实圆长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枸杞为使,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反乌头。
<目录>草部<篇名>天花粉内容:泻火,润燥,治热 酸能生津,甘不伤胃,微苦微寒。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生肌排脓,
消肿,行水通经,止小便利,(膀胱热解,则水行而小便不数)。
治热狂时疾,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脾胃虚寒者禁用。
即栝蒌根,畏恶同。澄粉食,大宜虚热人。
<目录>草部<篇名>夏枯草内容:补阳,散结,消瘿 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
治瘿 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
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和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 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
冬至生,夏至枯,故名,用茎叶。
<目录>草部<篇名>海藻内容:泻热,软坚痰,消瘿瘤 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故消瘿瘤、桔核、阴 之坚聚(腹痛曰疝,丸痛曰 ,
音颓),痰饮香港脚水肿之湿热。消宿食,治五膈。
山东海有大叶马尾二种,亦作海菜食,洗去咸水用(昂按∶其用在咸,似不宜过洗)。
反甘草(东垣治瘰 、马刀、海藻、甘草并用,盖激之以溃坚也)。
<目录>草部<篇名>海带内容:下水消瘿,功同海藻。似海藻而粗,柔弱而长。
<目录>草部<篇名>昆布内容:功同海藻而少滑,性雄。治水肿瘿瘤,阴 膈噎(含之咽汁)。
出登莱者,搓如绳索;出闽越者,大叶如菜。洗去咸味用。
<目录>草部<篇名>独活内容:宣,搜风,去湿 辛苦微温。气缓善搜,入足少阴(肾)气分,以理伏风。
治本经伤风头痛,头晕目眩(宜与细辛同用),风热齿痛(文潞公《药准》用独活、地 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痉痫湿痹(项背强直,手足反张曰痉;湿流关节,痛而烦曰湿痹。
风胜湿,故二活兼能去湿),奔豚疝瘕(肾积曰奔豚,风寒湿客于肾家所致。瘕疝亦然)。有 风不动,无风反摇,又名独摇草(故治风)。
《本经》云∶独活一名羌活。古方惟用独活,后人云是一类二种,遂分用。以形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