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7-本草图经-第66页

自裹。《诗·秦风》云∶山有苞栎。陆机云∶秦人谓柞为栎。又《唐风》云∶集于苞栩。
陆机云∶今柞栎也,徐州人谓栎为杼,或谓之栩。今京洛及河内谓栎亦为杼。五方通语也,
然则柞栎也,杼也,栩也,皆橡栎之通名也。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槲若内容:\r槲若\ph387.bmp\r,《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山林多有之。木高丈余,若即叶 也,与栎相类。亦有 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时采。其叶并皮用。葛洪洗诸败烂疮、乳疮,并用此皮切三升,水 一斗,煮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疮洗毕,乃傅诸膏,谓之赤龙皮汤。又治毒攻下部 生疮者,槲皮合榉,煮汁如饴糖,以导之。《千金翼方》疗蛊毒,以槲木北阴白皮一大握,
长五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分服,即吐蛊出也。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黄药根内容:\r黄药根\ph388.bmp\r,生岭南,今夔、峡州郡及明、越、秦、陇州山中亦有之,以 忠、万州者为胜。藤生 、高三、四尺;根及茎以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 月开白花,其根初采,湿时红赤色,曝干即黄。开州兴元府又产一种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 类,主五脏邪气,治肺,压热,除烦燥,亦入马药用。春采根曝干。又下有药实根条,云生 蜀郡山谷。苏恭云∶即药子也,用其核仁。《本经》误载根字,疑即黄药之实,然云生叶似 杏,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此为不同。今亦稀用,故附于此。孙思邈《千金月令》∶疗忽生 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佗州者,力慢,须用一 倍 。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其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停腾,待酒冷即开。患者时时饮 一盏,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须把镜自照,觉销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 锡《传信方》亦着其效,云得之邕州从事张 , 目击有效,复己试,其验如神。其方并同 ,有小异处。惟烧酒侯香气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仍不得太猛。酒有灰。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药实根内容:药实根,文具黄药条下。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桄榔子内容:\r桄榔\ph389.bmp\r,生岭南山谷,今二广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于庭除间。其木似 榈而坚硬,斫其间有 面,大者至数石,食之不饥。其皮至柔,坚韧可以作绠。其子作穗生木端,不拘时月采之。
(《岭表录异》云∶桄榔木枝叶并茂,与枣、槟榔等小异。然叶下有须如粗马尾,广人采之 以织巾子;其须尤宜咸水浸渍,即粗胀而韧,故人以此缚舶,不用钉线。木性如竹,紫黑色 ,有纹理,工人解之,以制博奕局。又其木刚作 锄,利如铁,中石更利,惟中蕉、椰致败 耳。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益智子内容:\r益智子\ph390.bmp\r,生昆仑国,今岭南州郡往往有之。叶似 荷,长丈余。其根 旁生小枝,高七、八寸 ,无叶,花萼作穗,生其上,如枣许大。皮白,中仁黑,仁细者佳,含之摄涎唾。采无时。
卢循为广州刺史,遗刘裕益智粽,裕答以续命汤,是此也。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椰子内容:\r椰子\ph391.bmp\r,出安南,今岭南州郡皆有之。木似桄榔,无枝条,高数丈,叶 在木末如束蒲;实大如 瓠,垂于枝间,如挂物,实外有粗皮如棕包,次有壳,圆而且坚,里有肤,至白如猪肪,浓 半寸许,味亦似胡桃。肤里有浆四、五合,如乳,饮之冷而氛醺。人多取壳为器,甚佳。不 拘时月采其根皮用。南人取其肉,糖饴渍之,寄至北中作果,味甚佳也。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木鳖子内容:\r木鳖子\ph392.bmp\r,出朗州及南中,今湖岭诸州及杭、越、全、岳州亦有之。春 生苗,作蔓;叶有五花 ,状如山芋,青色面光;四月生黄花;六月结实,似栝蒌而极大,生青,熟红,肉上有刺,
其核似鳖,故以为名;每一实有核三、四十枚,八月、九月采。岭南人取嫩实及苗叶作茹蒸 食之。
<目录>木部下品卷第十二<篇名>南烛内容:\r南烛\ph393.bmp\r,《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
五尺;叶类苦楝 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 谓 之南烛草木。谨按陶隐居《登真隐诀》载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 (音迅)。 之为言 飧 也,谓以酒、蜜、药草辈飧搜而暴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今饭之名 耳。云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一名猴药,一名男续,一名后卓,一名惟那木,一 名草木之王。生嵩高、少室抱犊鸡头山,江左吴越至多。土人名之曰猴菽,或曰染菽,粗与 真名相仿佛也。此木至难长,初生三、四年,状若菘菜之属,亦颇似栀子,二三十年乃成大 株,故曰木而似草也。凡有八名,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