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麻 又谓麻勃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采麻子九月采入土者不用陶隐居以 麻为牡麻牡麻则无花苏恭以为 即实非花也又引尔雅 实及礼云苴麻之有 者皆谓 为 子也谓其子条重出为误按本经麻 主七伤利五脏多食令人狂走观古今方书用麻子所治亦尔又 麻花非所食之物如苏之论似当矣然朱字云麻 味辛麻子味甘此又似二物疑本草与尔雅礼记有 称谓不同者耳又古方亦有用麻花者云味苦微热无毒主诸风及女经不利 以虫为使然则 也子 也花也其三物乎据绍兴校定云此即世之作布麻者盖麻 乃麻花衣勃其麻子即实也然有花者即 无实有实者即不生花似有牡牝故分两种尔注云以 为子理颇远矣性味主治各具本经及诸方亦 间用之随其所宜也其花衣勃食之麻人本经云有毒麻实即无毒矣【地】(图经曰)生泰山川谷 今 处处田圃莳之【时】(生)春生苗(采)七月七日取花勃九月取实【收】晒干【用】花上勃 及实 【色】青绿【味】辛【性】平【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制】(衍义曰)凡用麻子 以 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曝干就新瓦上 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 完也【治】(疗)(图经曰)皮青淋汤濯瘀血○根煮汁冷服主下血不止○根及叶疗 折骨痛不 可 忍并挝打瘀血心腹满气短捣汁服如无煮干麻亦同(唐本注云)根产难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 中 不止○沤麻汁止消渴○叶汁杀蛔虫并敷蝎毒(药性论云)花治一百二十种恶风黑色遍身苦痒 逐 诸风恶血○叶沐发长润○麻仁除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日华子云)大麻补虚劳逐一切风气长 肌 肉益毛发去皮肤顽痹下水气及下乳止消渴催生横逆产【合治】合大豆熬香捣末蜜丸服令不饥 耐老益气【禁】不宜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气妇人发带疾 <目录>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上品<篇名>谷之木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油麻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浮风润肌食后生啖一合终身不辍与乳母食其孩子 永不病生若客热可作饮汁服之停久者发霍乱又生嚼敷小儿头上诸疮良久食抽人肌肉生则寒炒 则热○油冷无毒杀五黄下三焦热毒瓦斯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疮疥癣杀一切虫陈者煎膏生肌 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名医所录)【苗】(图经曰)白油麻与胡麻一等但以其色言之比胡麻 差 淡亦不全白今人谓之脂麻前条已具炒熟乘热压出油而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方可谓之熟 油始可食之复不中点照亦一异也如铁自火中出而谓之生铁亦此义耳【地】(图经曰)出上党 川 泽及中原川谷今处处有之皆园圃所种不复野生【时】(生)二月三月(采)七月八月【收】
曝干 【用】仁油叶【色】白【味】甘【性】大寒【气】气之薄者阴中之阳【臭】香【主】润肌肤 滑脏腑【治】(疗)(图经曰)白麻除痈疽热病○麻油治蚰蜒入耳以油煎饼枕卧须臾自出(别 录 云)白麻豌豆疮服之即不生白浆水蜘蛛咬人研敷小儿急疳疮嚼敷小儿软疖焦炒乘热嚼敷○生 麻疗心痛无问冷热【合治】油合葱豉煎香置患人枕边令空服嗅而不食疗胸喉间有瘕虫其虫即 出○乌麻油一盏合水半盏鸡子白一枚熟搅令匀服治伤寒三五日忽有黄○白麻合酒煎去麻服疗 呕○油一升薤白三斤油中煎令薤黑服酒令百脉血充盛服金石人先宜服○叶捣和浆水绞去滓沐 头去风润发○油一合合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之少时即泻治热毒瘥【禁】久食抽人肌肉多食 发冷疾滑骨髓发脏腑渴困脾脏凡饮食物须逐日熬熟若经宿者即动气有牙齿并脾胃疾切不可吃 【解】压丹石热毒 <目录>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上品<篇名>谷之木内容:\x无毒 煎炼成\x 饴(音贻)糖主补虚乏止渴去血(名医所录)【地】(蜀本图经曰)饴即软糖也乃作 所 成北 人谓之饧以粳米粟米大麻白术黄精枳(音止) (音矩)子等并堪作之今医家用以和药惟糯 与粟 米作者入药为佳余不堪用蜀黍米亦可造唐白乐天诗一KT 较牙 者是也(汤液本草云)其 色 紫凝如深琥珀色谓之胶饴色白而枯者非胶饴即饧糖也不入药用中满不宜用呕家切忌仲景谓呕 家不用建中汤以甘故也【收】瓷器贮之【用】糯米作者佳【色】紫赤【味】甘【性】微温【气】
气之浓者阳也【臭】香【行】足太阴经【治】(疗)(日华子云)消痰止渴(孟诜云)止渴去 留血 (别录云)止吐血误吞钱及 钗渐食一斤便出鱼骨鲠在喉中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即瘥(补)
(日 华子云)益气力润五脏(孟诜云)补虚乏健脾胃气益中【合治】合酒服疗打损瘀血○合蔓菁 薤 汁中煮沸服治伤寒大毒嗽【禁】多食动脾风中满不宜用【忌】呕家勿用 <目录>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上品<篇名>谷之木内容:\x无毒 植生\x 灰 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纳齿 孔中杀齿 疳疮取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 着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名医 所录)【名】金锁天【苗】(图经曰)生熟地叶心有白粉似藜而藜心赤茎大堪为杖亦杀虫人食 为药不如白 也(雷公云)时呼为灰 是金锁天叶扑蔓翠上往往有金星堪用若白青色是忌女 茎 不入用也绍兴校定云灰 乃野生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