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3-本草从新-第72页

、故鼻干、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不得 卧、然亦有阳虚发热、及脾胃虚劳、伤寒阴盛格阳、内寒外热、类白虎汤证、误投之、不可 救也、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证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外热而内寒、阳盛 极而格阴于外、外冷而内热、经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也、当于 小便分之、便清者、外虽燥热而中实寒、便赤者、外虽厥冷而内实热也、再看口中之燥润、
及舌胎之浅深、胎黄黑者为热、宜白虎汤、然亦有舌黑属寒者、舌无芒刺、口有津液也、急 宜温之、误投寒剂则死矣。)有软硬二种。莹白者良。研细。甘草水飞。近人因其寒。或用 火。则不甚伤胃。但用之鲜少。则难见功。(白虎汤以之为君、或自一两加至四两。)味淡 难出。(若入煎剂、须先煮数十沸。)鸡子为使。恶巴豆。畏铁。(今茶食内、俱加石膏粉、
取其价廉而且清凉可口也、害人不少。)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滑石内容:\x通、利窍行水、体重、泻火。\x 淡渗湿。滑利窍。寒泻热。色白入肺。清其化源。而下走膀胱以利水。通六腑九窍津液。
为 足太阳经本药。(膀胱。)治中暑积热。呕吐烦渴。(非实止渴、取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 胃中和、而渴自止耳、若无湿、小便利而渴者、内有燥热、宜滋润、或误服此、则愈亡其津 液、而渴转甚矣、故好古以为至燥之剂。)黄胆水肿。香港脚淋闭。(偏主石淋。)水泻热痢。(六 干姜、治白痢。)吐血衄血。诸疮肿毒。为荡热除湿之要药。(时珍 曰∶滑石上利毛腠之窍、是除中上之湿热、下利精溺之窍、是除中下之湿热、湿热去、则三 焦宁而表里和、阑门通而阴阳利矣、河间益元散、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益元散、一 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也、滑石六钱、甘草一钱、或加辰砂。)
消暑降火。散结。通乳滑胎。凡脾虚下陷及精滑者禁之。病有当发表者尤忌。(时珍、士材 俱谓其能发表、 庵亦谓其气轻解肌、不过以其能利毛窍耳、不知表邪得此渗泄重降之品、
必愈陷入里而成败证矣、切勿信以为然。)白而润者良。石苇为使。宜甘草。(走泄之性、宜 甘以和之、嘉言曰∶天水散、取其一甘一寒之意也。阴下湿汗、滑石一两、石膏 半两 、枯白矾五分、研掺之、脚指缝烂、方同上。)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赤石脂内容:\x重、涩、固大小肠。\x 甘温酸涩。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经疏云∶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之、其他涩 药、
轻浮不能达下、惟赤石脂体重而涩、直入下焦阴分、故为久痢泄 要药。)疗肠 泄痢。崩 带遗精。痈痔溃疡。收口长肉。催生下胞。(经疏云∶能去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 垣曰∶胞胎不出、涩剂可以下之、又云∶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细 腻 入 气分。(五色石脂、各入五脏。)研粉。(亦有 者。)水飞。
畏芫花。恶大黄、松脂。(经水过多、赤石脂、破故纸等分为末、米饮下二钱。)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禹余粮内容:\x重涩固下。\x 甘平性涩。手足阳明(大肠、胃。)血分重剂。治咳逆下痢。血闭(症瘕。)血崩。能固 下。(
李先知活人书括云∶下焦有病患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又能催生。石中黄粉。生于池泽 。无砂者佳。修治同上。(身面瘢痕、同半夏末、鸡子黄和敷、先以布拭赤、避风日卅日、
效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炉甘石内容:\x燥湿、治目疾。\x 甘温。阳明胃经药。受金银之气。金胜木。燥胜湿。故止血消肿。收湿祛痰。除烂退赤 去翳 。为目疾要药。(炉甘石、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 、则性不粘也。)产金银坑中。金银之苗也。状如羊脑。松似石脂。能点赤铜为黄。(今之 黄铜、皆其所点。) 红。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飞。(下疳阴疮、甘石 、醋淬五次、一两、
儿茶末三钱、麻油调敷。)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无名异内容:\x重、和血行伤。\x 咸入血。甘和血。治金疮折伤。痈疽肿毒。(醋磨涂。)止痛生肌。生川广,小黑石子也,
一 包数百枚。(打伤肿痛、无名异为末、酒服、赶下四肢之末、血皆散矣。)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钟乳内容:\x一名鹅管。补阳。\x 甘温。阳明气分药。(胃。)本石之精。强阴益阳。通百节。利九窍。补虚劳。下乳汁。
其 气悍。令阳气暴充。饮食倍进。昧者得此肆淫。发为痈疽淋浊。岂钟乳之罪耶。大抵命门 火衰者。可暂用之。否则便有害矣。出洞穴中。石液凝成。垂如冰柱。如鹅翎管。碎之如爪 甲。光明者真。蛇床为使。畏紫石英。恶牡丹。忌胡荽、葱、蒜、羊血、参、术。(肺虚喘 急不息、光明生钟乳粉五钱、蜡三两、化和、饭甑内蒸熟、研丸梧子大、温水下一丸。)
<目录>卷十三金石部<篇名>石炭内容:\x一名煤炭、燥、去寒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