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3-本草从新-第10页

大肠。(便燥者啖之、
可 代苁蓉、煮粥弥佳。)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鳞甲栉比。状类男阳。酥炙。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肉苁蓉内容:\x补肾命门、滑肠。\x 甘酸咸温。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滋润五脏。益髓强筋。治五劳七伤。绝阳不兴。
绝阴不产。腰膝冷痛。峻补精血。(时珍曰∶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之号。)骤用恐妨心 。滑大便。功用与琐阳相仿。禁忌亦同。长大如臂。重至斤许。有松子鳞甲者良。酒浸一宿 。刷去浮甲。劈破。除内筋膜。酒蒸半日。又酥炙用。忌铁。(苏恭注唐本草曰∶今人所用 、多草苁蓉、功力稍劣。)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白芨内容:\x涩、补肺、化瘀生新。\x 苦辛而平。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入肺止吐血。(摘元去、试血法、吐水内浮者肺血 也、
沉者肝血也、半浮沉者心血也、各随所见、以羊肺肝心、蘸白芨末、日日服之、佳。)肺损 者。能复生之。(以有形生有形也、人之五脏、惟肺叶损坏者、可以复生。)治跌打折骨。(
酒服二钱。)汤火灼伤。(油调末敷。)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 。( 音干、去声、面黑气、 音炮、面疮也。)涂手足皲裂。令人肌滑。紫石英为使。畏 杏仁。反乌头。(重舌、鹅口、为末、乳汁调、涂足心。)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三七内容:\x一名山漆泻、散瘀定痛。\x 甘苦微温。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醋磨涂、即散、已破者、
为末 掺之。)为金疮杖疮要药。(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大 抵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治血病。)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从广西山洞来者。略似白芨。
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颇似人参。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又有一种、
叶似菊艾而劲浓、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根大 如牛蒡、味甘、极易繁衍、云是三七、治金疮折伤血病、甚效、与南中来者不同。)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地榆内容:\x涩、止血。\x 苦酸微寒,性沉而涩。(收汗止血、皆酸敛之功。)入下焦。除血热。治吐衄崩中。肠风 (血 鲜者为肠风、随感而见也、血瘀者为脏毒、积久而发也、粪前为近血、出肠胃、粪后为远血 、出肺肝。)血痢。(苏颂本草图经曰∶古方断下、多用之。)气血虚寒。及初起者。禁用。
似柳根。外黑里红。取上截。炒黑用。梢反行血。得发良。恶麦冬。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丹参内容:\x补心、去瘀生新。\x 气平而降。味苦色赤。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后生新。)安生胎。(养 血 。)堕死胎。(去瘀。)调经脉。(风寒湿热、袭伤营血、则经水不调、先期属热、后期属寒、
又 阻之不同、大抵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百病散。)除烦热。
功兼四物。(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为女科要药。治冷热劳。骨节痛。风痹不随。(手 足缓散、不随人用、经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症瘕。(症者有块可征、瘕者假 也、移动聚散无常、须分别治。)血虚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疮疥肿毒。排脓生肌。养 神定志。通利血脉。虽能补血。长于行血。无瘀。斟酌用之。畏咸水。忌醋。反藜芦。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元参内容:\x泻无根之火、补阴。\x 苦咸微寒。入肺肾二经。(景岳云∶本草言其入肾、而不知其尤入肺脏也、元素曰∶元 参乃 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清肃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活人书、治伤寒阳毒汗下后、毒不 散、心下懊 、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者、俱用元参、以此论之、治胸中氤氲之气、泻无 根浮游之火、当以元参为圣剂也。)除烦止渴。降火滋阴。明目(为末、米泔煮羊肝、日日 蘸 食之、亦治赤脉贯瞳神。)解毒。利咽喉。(通肺气。)通二便。下水气、治头痛。(火热生风 。)鼻疮。(肺热也、末涂、或以水浸软、塞之。)瘰 鼠 。(俱生捣敷、日三易。)发斑咽 痛。颈下结核。急喉痹风。(以上皆整肃肺气之功。)痈疽疝气。温疟游风。潮热骨蒸。(肺 金为肾水之上源、肺金清、则肾水自生、故又能理痨。)脾虚泄泻者忌。取青白者。(元参色 本青白、其黑色、乃后来湿蒸之坏色、若收采时即晒干、并不黑也。)蒸过再焙。勿犯铜器 。恶黄 、萸肉、姜、枣。反藜芦。
<目录>卷一草部<篇名>苦参内容:\x泻湿热、祛风。\x 大苦燥湿。大寒胜热。沉降入肾。消痈解毒。明目止泪。(泪为肝热。)治梦遗滑精。(白 术 牡蛎倍之、雄猪肚丸、亦治赤白带下。)热痢血痢。(纯下清血者、风伤肝也、宜散风凉血。
)肠风泻血。溺赤黄胆。又能祛风(热极生风。)杀虫。(虫因湿生。)治大风疥癞眉脱。又 能 解酒毒。(酒为湿热之最。)肝肾虚而无热者忌。(其气能伤肾、沈括梦溪笔谈云∶久用苦参 擦牙、逐病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