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3-诗话

160-诗林广记-宋-蔡正孙-第72页

亦欣然’,亦于卷中断取旧诗别题之。”
进退韵近体
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锄。
胡苕溪云:“郑谷等共定今体诗格,一进一退韵。如李师中《送唐介》七言八句诗是也。子苍于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盖苏、夫字在十虞韵,胥、锄字在九鱼韵。”
[附]李师中送唐介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缃素杂记》云:“郑谷与僧齐己、黄损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缪矣。’李师中此诗正所谓进退韵格也。难、寒二字在二十五寒韵,山、还二字在二十八山韵。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不见郑谷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
《倦游杂录》云:“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文彦博以灯笼锦媚贵妃,致位宰相。仁宗怒,谪介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待制李师中一篇为人传诵。”
过汴河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承露落毵毵。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小园解后录》云:“唐人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过辽西。’人有问诗法于韩子苍,子苍令读此诗以为法。子苍有《过汴河》诗云‘汴水日驰三百里’云云,人有问诗法于吕居仁,居仁令参子苍此诗以为法。后之学者,熟读此二篇,思过半矣。”
卷九
陈希夷
希夷名抟,字图南。负经纶之才,历五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隐居华阴山。周世宗召至京,赐号“白云先生”。太宗朝再召,赐号“希夷先生”。
《闻见录》云:“华山隐士陈抟,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常乘白驴,从恶年少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自此定矣。’”
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邵伯温《易学辨惑》云:“抟隐居华阴山,自晋以后,每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一日,乘驴游华阴市,闻太祖登极,大笑。问其故,曰:‘天下自此定矣。’遁迹之初,作此诗云,岂浅丈夫哉?”
题西峰
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闻见录》云:“抟隐居华山,太祖召,不至。太宗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顾问甚久。送中书见宰辅,丞相宋琪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曰:‘抟不知吐纳修养之术,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圣世?上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明之主,正是君臣同德致理之时。勤心修炼,无出于此。’琪等以其语奏,帝益重之。”
赠种隐君
事不关身皆是累,心源未了几时闲。须将未了并身累,分付他人入旧山。
种放隐终南,闻希夷之风,往见之。希夷曰:“君当有显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者所忌,子名将有物败之。”后真宗召见,待以殊礼。谒告归终南,恃恩与王嗣宗相忤,卒为嗣宗所排。
《涑水记闻》云:“种放以处士召见拜官,真宗待以殊礼,名动海内。后谒告归终南,恃恩骄倨。王嗣宗时知长安,放至,通判以下群拜谒,放俯垂手接之而已。嗣宗内不平,放召其诸侄出,拜嗣宗,嗣宗坐受之。放怒,嗣宗曰:‘向者通判以下拜君,君扶之而已。此白丁耳,嗣宗状元及第,名位不轻,胡为不得坐受其拜?’放曰:‘君以手搏得状元耳,何足道也?’嗣宗怒,遂上疏,言放实空疏,专饰诈巧盗虚名。陛下尊礼放,擢为显官,臣恐天下窃笑,益长浇伪之风。因抉摘言放阴事。上虽不之问,而待放之意寖衰。”
睡答金励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此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知来心愈用。堪笑尘世中,不知梦是梦。
《闻见录》云:“希夷先生每睡则半载,或数月,近亦不下月余。”
《御苑名谈》云:“昔有衣冠子金励,问希夷先生曰:‘励向游华山,欲见先生。先生睡未觉,亦有道乎?’先生笑而不言,答之以诗云。”
对御歌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生,红轮西坠。
《谈薮》云:“陈抟隐武当山,后居华州云台观,多闭户独卧,或累月不起。周世宗召入禁中,扃户试之,月余始开,抟熟寐如故。尝对御歌此诗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