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徐知诰辅吴之初,年未强仕,以为非老成不足压众,遂服药变其须鬓,一日成霜。宋寇莱公急欲作相,其法亦然。余见近时公卿,须鬓皓然,而百方觅药以求其黑者,见又出二公下矣。袁大令枚有《染须》诗,余尝戏之曰:「公事事欲学香山,即此一端,已断不及。香山诗曰:『白须人立月明中』,又云『风光不称白髭须』,而公欲饰貌修容,是直陆展染须发,欲以媚侧室耳。」坐客皆大笑。
宋真宗称向敏中大耐官职。此言实可警热中及浮躁者。盖一切功名富贵,惟能耐,器始远大。徐中书步云,召试得隽,急足至,方同客食牢丸,喜极,以牢丸觅口,半日不得口所在。人传以为笑。此即不能耐故也。《世语》称魏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及文帝得立,抱辛毗颈曰:「辛君知我喜不?」毗归告其女宪英,宪英以为「宜惧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是知仓猝中最足以觇人气局度量也。
屠刺史绅,生平好色,正室至四五,娶妾媵仍不在此数。卒以此得暴疾卒。余久之哭以诗曰:「闲情究累韩光政,醇酒终伤魏信陵。」盖伤之也。
孙兵备星衍配王恭人,善诗,所著有《长离阁集》,兵备曾属余为之序。盖余次子盼孙,曾聘恭人所生次女。然两家子女,不久并殇。恭人亦年二十四即卒。其闺房唱和诗,虽半经兵备裁定,然其幽奇惝恍处,兵备亦不能为。如「青山独归处,花暗一层楼」「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此类数十联,皆未经人道语。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牧之诗所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者也。人遂传送荔枝自此始。不知非也。《后汉书和帝纪》云:「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云:『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云云,帝遂下诏『勅大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谢承《后汉书》所载亦同。是荔枝之贡,东汉初已然,不自唐始,亦不自贵妃始也。
李贤《后汉书注》引《帝王世纪》:「纣时,倾宫妇人衣绫纨者三百余人。」绫字始见此。《说文》:「东齐谓布帛之细者曰绫。」《玉篇》:「绫,文缯也。」盖布帛之细者皆可名绫,今俗有绫布是也。
余里中有以酒食醉饱至成狱讼者,余戏赠以诗,内一联云:「内史狱词由海蛤,涪翁风病起江瑶。」一时传以为工。
《史记》:吕不韦使其客八人着所闻集论为八《览》十二《纪》,三十余万言。汉淮南王客亦八人,《汉书》所云「八公」者是。今考两家宾客,类皆割裂诸子、挦撦纪传成书。秦以前古书,亡佚既多,无从对勘,即以今世所传《文子》一书校之,遭其割截者十至七八,又故移徙前后,倒乱次序,以掩饰一时耳目,而博取重资。故余《咏史》中有一篇云:「著书空费万黄金,剽窃根原尚可寻。《吕览》《淮南》尽如此,两家宾客太欺心。」足见宾客之不足恃,古今一辙。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魏王泰着《括地志》等尽然。李书簏以一手注《文选》,所以可贵也。
余自塞外还,道出河南偃师,闻吾友武大令亿卒,往哭之,其子明经穆淳出谢,并乞题数语于繐帐,以慰先人。余即作一联云:「降年有永有不永,廉吏可为不可为。」盖大令诸兄皆老寿,惟大令年未周甲也。
青阳涂上舍国熙《淮阴侯》一诗,颇有论古之识,今录之:「首建奇谋辟汉疆,韩侯未肯负高皇。不将十面收强楚,终见三齐识假王。相背君休思蒯彻,存心谁复似张良?临风空洒英雄泪,淮水淮山两渺茫。」
写景易,写情难;写情犹易,写性最难。若全椒王文学厘诗二断句,直写性者也。「呼奴具朝飱,慰儿长途饥。关心雨后寒,试儿身上衣。」「儿饥与儿寒,重劳慈母心。天地有寒燠,母心随时深。」实能道出慈母心事。
近人有《白门莫愁湖》诗:「英雄与儿女,各自占千秋。」余以为英雄、儿女平分,尚未公允,曾口占一绝云:「神仙富贵分头占,一个茅山一蒋山。只有斯湖尚公道,英雄儿女总相关」。盖分言之,不如浑言之耳。
「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词,写愁可谓至矣。余最爱白门凌秀才霄《秦淮春涨》诗云:「春情从此如春水,傍着阑干日夜生。」写情亦可云独到。二君皆借春水以喻,然一觉伤心欲绝,一觉逸兴遄飞,则二君之所遇然也。
「蝉曳残声过别枝」,实属体物之妙。余又见残声未到别枝,而半道复为雀所食者,雀嗉中尚若音响,曾作《哺蝉行》云:「一蝉响一枝,十蝉响十柯,闲开四面窗,蝉响何其多。余声尚未到别树,黄雀突来将汝哺。微虫虽小响未沈,倘向黄雀喉中寻。」亦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左传》:蔡哀侯见息妫弗宾,又云楚子元欲蛊文夫人,及子元反自郑,遂处王宫。曰「弗宾」,曰「欲蛊」,盖好色之招衅也。今汉水入江处,有桃花夫人庙,相传即息夫人。余尝题一绝云:「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吊之亦原之耳。《诗序》言江汉之女,被文王之化,有不为强暴所污者。是知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