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或阙,而附例可明。《礼》云:生不及父祖母昆弟,而父税丧,己则不若,与祖乖违。父既殁而闻丧,岂可拘以本制不税,而废其正服乎?若未生而伯叔母终,终为伯叔父後。继嗣之道虽同,原情之实则异,今必从于所养,而反疑于为本乎?诸侯国人,生不及先代之君,于其陵庙,亦必曰君也。此公义之正名也。前母之尊,固家人正称也。其易了如日。太康初,博议王昌前母服,公府卞粹以为母之非亲,而服三年者非一也。前母名同尊正,义存配父,盖以生不及故无其制,非于义不可也。元康中,有改葬前母,而疑其服。司徒左长史胡济以前母父之元妃,所生则家之嫡长,应制如改葬之服。于时二代,无曰不允。自兹以来,行之不殊。礼:母卒,自为母之党服。母出,则不为母之党服,而为继母之党服。故尊其所从,则不敢不服。服有所逼,则不得自伸,外服无二,而必宜有一。如向所论,必所继不及伯叔母之党,居然可见矣。明以名礼为制者,不计恩逮与不也。
◇答纳采文
皇帝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晋书·穆章何皇后传》,《通典》五十八。)
◇答问名文
皇帝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诏,问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禄大夫、雩娄侯祯之遗玄孙,先臣故豫州(《通典》作「蔡州」)刺史、关内侯恽之曾孙,先臣故安丰太守、关内侯睿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外出自于先臣故尚书左丞孔胄之外曾孙,先臣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答纳吉文
皇帝嘉命,使者彪之重宣中制,大卜元吉。臣陋族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答纳徵文
皇帝嘉命,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宠以典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答请期文
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吉日惟八月某可迎。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答迎后文
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令月吉辰,备礼以迎。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两。臣蝼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并《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何澄
澄字季玄,充弟准之第三子。孝武时为秘书郎,转丞,迁秘书监太常中护军,出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徵拜尚书。安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元兴末,卒。义熙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太皇太后服议(隆安三年)
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合伸。《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宜从正。故成风著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义情重。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嫌不文明,则宜从重,应同为祖母後齐衰周。永安皇后无服,但一举哀,百官亦一周。(《通典》八十)
◎李胤
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魏时为郡上计掾,州辟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迁乐平侯相,入为尚书郎,迁中护军司马,转吏部郎,赐爵关中侯,出补安丰太守。文帝为大将军,引为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寻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徙河南尹,封广陆伯。晋受禅,拜尚书,进爵为侯,迁吏部尚书、仆射,转太子少傅,领司隶校尉。咸宁初拜侍中,加特进,迁尚书令,代何曾为司徒。太康三年卒,谥曰成。
◇奏请延访三公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或处三槐,兼听狱讼,稽疑之典,谋及卿士。陛下圣德钦明,垂心万机,猥发明诏,仪刑古式,虽唐虞畴谘,周文翼翼,无以加也。自今以往,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询纳谠言。其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使侍中、尚书谘论所宜。若有疾,不任觐会,临时遣侍臣讯访。(《晋书·李胤传》)
◇王毖子昌前母服议
毖为黄门侍郎,江南已叛,石厚与焉。大义灭亲,况于毖之义,可得以为妻乎。(《晋书·礼志》中,案:王昌事详前竟陵王文。)
◎曹志
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子。太和末徙封济北王。晋受禅,降封鄄城县公,出为乐平太守,历章武赵郡。咸宁初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免,後复为散骑常侍。太康九年卒,谥曰定。有集二卷。
◇奏议齐王攸之藩
伏闻大司马齐王当出藩东夏,备物尽礼,同之二伯。今陛下为圣君,稷契为贤臣,内有鲁卫之亲,外有齐晋之辅,坐而守安,此万世之基也。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其人也,异姓则太公其人也,皆身在内,五世反葬。後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主,下有请隧之僭,上有九锡之礼,终于谲而不正,验于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同日论哉!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後事难工。干植不强,枝叶不茂;骨鲠不存,皮肤不充。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故天之聪明,自我人之聪明。秦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