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46页

亦知贱士丑②,一物但荷皇天慈③。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④
(未乃借酒遣怀。上四叹年衰,下四慨不遇也。朝已见弃,而天犹见怜,假以一饮之缘,其无聊亦甚矣。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①《列子》:景公举杯自罚。陈后主诗:“杯深犹恨稀。”
②后汉冯衍《说邓禹书》:“圣朝享尧舜之荣。”扬子曰:“秦之士也贱。”陆机云:“玄冕无丑士。”
③一物,指酒,犹陶公云杯中物。江淹诗:“一物之微,有足悲者。”《楚辞》:“皇天无私阿兮。”
④庾信诗:“苍茫落余晖。”朱异诗:“值塞野之苍茫。”赵注以苍茫为荒寂貌。《杜臆》谓苍茫咏诗,乃勃然得意处,引公诗“苍茫兴有神”为证。今按:上文语涉悲凉,末作发兴语,方见后劲。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三载,不知何据,应在禄山陷京师之前,十载奏赋之后。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作。”《两京新记》:京城东第一街进昌坊慈恩寺,隋无漏寺故地。西院浮屠六级,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门玄奘所立。《长安志》:慈恩寺在万年县东南八里。
高标跨苍穹①,烈风无时休②。自非旷士怀③,登兹翻百优④。
(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塔高,故凌风。百忧,悯世乱也。)
①《蜀都赋》:“阳鸟回翼乎高标。”《尔雅》:“穹苍苍,天也。”郭璞曰:“天形穹窿,其色苍苍。”丹元子《涉天歌》:“昭昭列象布苍穹。”
②古乐府:“暮秋烈风起。”
③鲍照诗:“安知旷士怀。”
④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此云翻百忧,盖翻其语也。《诗》:“逢此百忧。”
方知象教力①,足可追冥搜②。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多③。
(此叙登塔之事。象教,建培者。冥搜,登塔者。穿窟出穴,所谓有冥搜也。【卢注】“磴道屈曲,如穿龙蛇之窟。历尽盘错,始出枝撑之幽。)
①王. 《头陀寺碑》:“正法既没,象教凌夷。”注:“象教,言为形象以教人也。”
②孙绰《天台山赋序》:“夫非远寄冥搜,何肯遥想而存之。”谓此塔真可追攀而冥搜也。
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枝撑权丫而斜据。”注:“枝撑,交木也。”黄山谷曰:塔下数级皆枝撑洞黑,出上级乃明。
七星在北户①。河汉声西流②。羲和鞭白日③,少吴行清秋④。秦山忽破碎⑤,泾渭不可求⑥。俯视但一气⑦,焉能辨皇州⑧。
(此记登塔之景。上四,仰观于天,见象纬之逼近。下四,俯视于地,见山川之微渺。总是极摹其高。星河夜景,西流,秋候之象。羲和昼景,鞭日,秋光短促也。忽破碎,谓大小错杂。不可求,谓清浊难分。皇州莫辨,薄暮阴翳矣。)
①《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春秋运斗枢》:斗,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吴都赋》:“开北户以向日。”
②古诗:“河汉清且浅。”《广雅》:“天河谓之天汉,亦曰河汉。”魏文帝诗:“天汉回西流。”
③《楚辞》:“吾令羲和弭节。”王逸注:“羲和,日驭也。”又:“白日昭只。”
④《月令》:“盂秋之月,其帝少吴。”潘尼诗:“朱明送夏,少吴迎秋。”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
⑤【朱注】秦山,指终南诸山。《广舆记》:蓝田有秦岭,乃南山之脊。若陇西秦山,与此相去甚远。贾谊《旱云赋》:“正云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
⑥《诗》:“泾以渭浊。”鲍照诗:“泾渭不可杂。”【鹤注】泾渭乃关西大川,韦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漕于西市。
⑦魏文帝诗:“俯视清水波。”《西征赋》:“化一气而甄三才。”
⑧鲍照诗:”表里望皇州。”皇州,帝都也。
回首叫虞舜①,苍梧云正愁②。惜哉瑶他饮,日晏昆仑丘③。黄鹤去不息,哀鸣何所投④。君看随阳雁⑤,各有稻粱谋。
(末乃登塔有感,所谓百忧也。回首二句,思古,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也。惜哉二句,伤今,以王母瑶池比太真温泉也。【朱注】末以黄鸽哀呜自比,而叹谋生之不若阳雁,此盖优乱之词。此章前二段各四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王粲诗:“回首望长安。”《杜诗博议》: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故以虞舜方之。【朱注】《西京新记》载,兹恩寺浮屠前阶,立太宗《三藏圣教序》碑。回首叫舜,寓意在大宗。旧谓泛思古圣君者,非也。
②《记》:“舜葬于苍梧之野。”《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中有九疑山,舜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文选注》:《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太梁。”谢眺诗:“云去苍梧野。”江总诗:“云愁数处黑。”
③程嘉燧曰:明皇游宴骊山,皆贵妃从幸,故以日晏昆仑讽之。魏文帝诗:“惜哉时不遇。”《列子》: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乃观日之所入,日行万里。鲍照诗:“夕饮乎瑶池。”《史记张汤传》:“日晏,天子忘食。”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