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王褒颂:“沛乎若巨鱼纵大壑。”②夏侯湛赞:“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史记》:“孔子累累然若丧家之狗。”③《论语》:“游必有方。”《元和郡县志》: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巴陵县南,周围二百六十五里,俗名,即古云梦泽。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健儿簸红旗,此乐几难朽。日车隐昆仑①,鸟雀噪户牖。(此记章公饯别景事。日晏鸟归,而饮筵未散,正见章之眷恋交情。)
①《庄子徐无鬼》:“若乘日之车。”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①。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②。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终作适荆蛮③。安排用庄叟④。(此叙临别踌蹰之意。波涛不畏,起荆蛮二句。盗贼可忧,起中原二句。时长安经乱,既不能北还,惟有南适吴楚而已。
①《七发》:“混混沌沌,声如雷吼。”
②禄山、吐蕃两陷京师,故曰重见衣冠奔走。③王粲诗:“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④《庄子》:“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随云拜东皇①,挂席上南斗②。有使即寄书,无使长回首③。(此写别后缱绻之怀。东皇,楚神祠。南斗,吴分野。长回首,常望诸公寄书也。此章前四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结。
①《楚辞》有《东皇太乙》章。《文选注》:“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
②谢灵运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春秋说题辞》:“南斗吴地。”《旧书天文志》:南斗在云汉之流,当淮海之间,为吴分。③释宝月诗:“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王嗣奭曰:章留后所为多不法,而待杜特厚。公诗屡谏不悛,想托词避去,乃保身之哲,不欲以数取疏也。不然,有此地主,不必去蜀,又何以别去而终不去蜀耶?后章将入朝,公寄诗云“江汉垂纶”,刚公客阆州,去梓不远。
申涵沅曰:“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半生疏放,晚乃谨饬如是。饱更患难,遂得老成,方是豪杰归落处,一味使酒骂坐,祢正平为可鉴已。
舍弟占旧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鹤注】此广德元年冬避乱梓阆时作。陶开虞曰:有四弟,颖、观、丰各在他乡,唯占从公入蜀。
久客应吾道①,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②,频为草堂回。鹅鸭宜长数③,柴荆莫浪开④。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⑤。(前四占归草堂,下四嘱其检校也。天下莫容,吾道应作旅人矣。《杜臆》:草堂无人,安得鹅鸭,想有代为看守者。腊月非种竹时,乘弟暂归,故嘱其栽补耳。钟云:家务琐屑,有一片友爱在内,故只见其真,不见其俚。)
①《家语》:孔子曰:“吾道非耶?”
②【朱注】《说文》:孰,食饪也。古文惟有孰字,后人加火以别生熟之熟。《汉书》孰计皆作孰。
③《鲁连子》:“鹅鸭有余食。”《西京杂记》:曹元理,善算术,尝从其友陈广汉,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④谢灵运诗:“促装返柴荆。”柴荆,门也。⑤秦曰嘉平,汉曰腊。取猎,取禽兽以祭也。叶梦得云:腊月种竹,无一竿活者。若五六月栽,烈日无害,亦不必拘定五月十三日为竹醉可移也。年谱谓宝应秋末,公回成都迎妻子。遍考诗中,绝无一语记及,知公未尝回成都矣,此诗云“熟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想迎家赴梓,必弟占代任其事也。
黄生曰:杜善炼字。竹稀而曰影薄,树多而曰阴杂,皆能涉笔成趣。
岁暮
【鹤注】诗云“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当指广德元年吐蕃陷松、维、保三州,雪岭近维州也。梁权道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考唐史及《通鉴》,是年与二年及宝应元年,雪岭无警。又考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寇秦、成、渭三州,皆无关于雪岭。谢灵运有《岁暮》诗题。
岁暮远为客①,边隅还用兵②。烟尘犯雪岭③,鼓角动江城④。天地日流血⑤,朝廷谁请缨⑥。济时敢爱死⑦,寂寞壮心惊⑧。(此诗忧乱而作也。上四岁暮之景,下四岁暮之情。烟尘鼓角,蒙上用兵。当此流血不已,请缨无人,安忍惜死不救哉。故虽寂寞之中,而壮心忽觉惊起,可见公济时之念,至老犹存也。)
①崔湜诗:“岁尽仍为客。”②《晋史论》:舒元出莅边隅,钦其明德。《孔丛子》:“用兵于敌。”③蔡琰《笳曲》:“烟尘蔽野兮。”④江城,梓州江城也。⑤王粲书:“僵尸流血,闻之哽咽。”⑥《终军传》:“请受长缨,必羁南粤王,置之阙下。”⑦《晋慕容廆传》:张华曰:“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
⑧魏武歌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送李卿晔
【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初春作。时代宗已还京,而巴西尚未闻也。《唐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郎李晔鞫谢夷甫事,忤旨,贬岭南。《世系表》:晔,太郑王房淮安忠公琇之子,终刑部侍郎。
王子思归日①,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②,走马向承明③。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④。晋山虽自弃⑤,魏阙尚含情⑥。(上四送李还京,下乃自叙己意。乱兵,指吐蕃。问行在而向承明,急于觐君也。垂暮巴西,自怜地僻,伤春江上,唯待时清,盖身虽废弃而心犹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