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御览》或作腋。○《后汉书》王符传。《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七十四、四百九十五、五百二。《诗纪》八作缝掖。)
【乡里为雷义陈重语】
〖《后汉书》曰:雷义举茂才。让於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汉书》雷义传。《类聚》二十一。《白帖》十、十四。《御览》四百七、四百二十四、七百六十六。)
【郑玄引俗语】
〖礼记曲礼注。俗语云。〗
隐疾难为医。(○礼记曲礼注。)
【时人为吕布语】
〖曹瞒传曰:时人语曰:〗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注。《三国志》吕布传注。《类聚》九十三。《白帖》二十九。《御览》四百九十六、八百九十七。《诗纪》九作时人语。)
【关中为游殷谚】
〖三辅决录曰:游殷。字幼齐。为胡轸所害。月馀。轸得病。但言伏伏。游动刘将鬼来。於是遽死。关中谚曰:〗
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御览》或作鬼灵之验。○魏志张既传注。《御览》四百四十四、四百九十六。)
【京师为戴凭语】
〖《后汉书》曰:戴凭。字次仲。汝南平舆人。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
解经二不穷。戴侍中。(○《后汉书》本传。《书钞》五十八、一百。《类聚》五十五、六十九。《类聚》五十五、六十九。《御览》二百十九、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戴侍中。)
【京师为井丹语】
〖《后汉书》曰: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
五经纷纶。井大春。(○《后汉书》本传。《世说》新语品藻篇注。《书钞》九十六、
一百并引三辅决录。《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十引《高士传》、四百七十四、四百九十五、五百一并引逸民传、六百十五引东观《汉记》。《诗纪》九作井大春。)
【时人为王君公语】
〖《后汉书》曰:平原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时人为之语曰:〗
避世墙东。王君公。(○《后汉书》逢萌传。《诗纪》九作王君公。)
【京师为杨政语】
〖《后汉书》曰: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
说经铿铿。杨子行。(○《后汉书》本传。《书钞》一百。《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杨子行。)
【京师为祁圣元号】
〖东观《汉记》曰: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京师号曰:说经铿铿杨子行。论难云云。〗
论难僠僠。祁圣元。(○《御览》六百十五。)
【寿春乡里为召驯语】
〖《后汉书》曰: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曰:〗
德得恂恂。召伯春。(○《后汉书》本传。《书钞》五十六。《白帖》七十四。)
【时人为丁鸿语】
〖《后汉书》曰: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肃宗召鸿与诸儒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於北宫白虎观。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时人叹曰:〗
殿中无双。丁孝公。(○《后汉书》本传。又注。《御览》六百十五。)
【京兆乡里为冯豹语】
〖《后汉书》曰:豹字仲文。京兆杜陵人。时人称其孝。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
道德彬彬。冯仲文。○(《后汉书》冯衍传附本传。《御览》四百三、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冯仲文。)
【诸儒为贾逵语】
〖《后汉书》曰: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
问事不休。贾长头。(《后汉书》本传。意林四。《书钞》九十七、一百。《白帖》二十六。《御览》三百七十七、六百十二、六百十五。)
【关中为鲁丕语】
〖《后汉书》曰:丕字叔陵。扶风平陵人。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元和元年。徵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馀人。关东号之曰:〗
五经复兴。鲁叔陵。(○《后汉书》鲁恭传附本传。《书钞》一百。《白帖》二十六。《御览》六百十五。○逯案。鲁丕。《初学记》、《御览》皆作鲁平。)
【诸儒为杨震语】〖《诗纪》作杨伯起。〗
〖《后汉书》曰: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於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二。《诗纪》九作杨伯起。)
【时人为许慎语】
〖《后汉书》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淳厚。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重之。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