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字,曰行治,曰履历,曰卒日,曰寿年,曰葬日,曰葬地,曰妻,曰子。其序如此。如韩文故中散大大河南尹《杜君墓志铭》是也。其他虽序次或有先后,要不越此十余事而已,此正例也。其有例所有而不书,例所无而书之者,又其变例,各以其故也。今取韩文所载墓志铭,录其目而举其例于各题之下。神道碑铭亦举之。又于李文公、柳河东拔其尤,次以欧阳永叔、尹师鲁、曾子固、王介甫、苏子瞻、陈无己、黄鲁直、陈莹中、晁无咎、张文潜、朱元晦、吕伯恭。用广韩文之例焉。”国朝余姚黄宗羲字梨洲,《金石要例》一卷,其自序云:“碑版之体,至宋末元初而坏。逮至今日,作者既张王李赵之流,子孙得之,以答赙奠。与纸钱寓马相为出入,使人知其子姓婚姻而已。其坏又甚于元时。似世系而非世系,似履历而非履历。市声俗轨,相沿不觉其非。元潘苍崖有金石例,大段以昌黎为例,顾未尝著为例之义与坏例之始,亦有不必例而例之者。如上代兄弟宗族姻党,有书有不书,不过以著名不著名。初无定例,乃一一以例言之。余故摘其要领,稍为辨正,所以补苍崖之缺也。乾隆二十年德州卢见曾校刻于扬州,作序于端,名曰《金石三例》。”
大兴朱竹君学士请裒集《永乐大典》散篇,勒成定本,俾还旧观。经部易类廿四种,一百九十二卷。书类十三种,一百五十二卷。诗类五种,五十七卷。礼类九种,一百二十卷。春秋类十九种,二百一卷。孝经类一种,一卷。四书类二种,十卷。乐类三种,九卷。小学类四种,十八卷。史部正史类二种,一百五十五卷。编年类五种,八百六卷。别史类三种,一百一十五卷。杂史类十种,十七卷。诏令奏议类一种,五卷。传记类十八种,五十卷。载记类三种,十三卷。地理类十二种,七十四卷。职官类五种,三十三卷。政书类十二种,一百五十六卷。目录类三种,四十二卷。史评类四种,十一卷。子部儒家类十八种,五十三卷。农家类三种,三十一卷。医家类十九种,六十六卷。兵家类四种,七卷。法家类五种,二十九卷。天文算法类十一种,五十八卷。术数类三十三种,一百四十四卷。艺术类六种,四十三卷。谱录类三种,四卷。杂家类二十九种,一百四十二卷。类书类二十种,一百三十五卷。小说家类十九种,四十二卷。道家类一种,十二卷。集部别集类一百六十六种,二千一百九十九卷。总集类九种,一百卷。诗文评类九种,十五卷。词曲类一种,二卷。共成书五百一十四种,五千三百一十三卷。荟萃之功,千古不朽矣。
《浙元三会录》,明杨守址编。会始于成化六年,凡六人。再会于成化十五年,凡七人。再会于成化二十二年,凡七人。守址皆预焉。
明陆深《科场条贯》一卷,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张朝瑞贡举考九卷,始洪武三年,迄万历十七年。每科载会试考官试题。所刻程文之目殿试榜首尾全录,会试榜惟录前五人,乡试榜惟录各省第一人。名姓籍贯之异同,亦附著焉。冯梦祯《历代科举志》一卷,叙历代贡举之制,未免过简。张宏道、张凝道《三元考》十四卷,专纪明代乡会殿试之元魁鼎甲。始洪武三年,迄万历四十七年,每科具详京省主试官。张天瑞《南国贤书》二卷,专辑江南省试考官三场题目中式举人名籍,始洪武三年,迄成化七年。续录六卷,亦天瑞辑,许天叙增补,董天荫重梓。起成化十年,迄崇祯六年。余皆有所采掇。
陶九成《说郛》,汪钝翁《说铃》,二书名皆出《法言》。吴中汇刻诸书,亦名《说铃》,行世甚广。汪书在前而罕见,何兰士侍御家藏一帙,纸板俱佳。
考丛书古无刻者,宋温陵曾忄造始集《类说》,自穆天子传以下,共二百五十种,并录原文及撰人系历,是为丛书之祖。元陶宗仪刻《说郛》,荟萃几千余种,然原文俱经删节,阅者病之。宋左圭纂《百川学海》,止百种,不及陶书之富而首尾完善,多古人序跋,较为胜之。后明吴永《续百川学海》百二十种,冯可宾《广百川学海》百三十种,皆从此滥觞也。
《百川学海》,宋左圭辑。自序云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又云古今纪载至多,往往好古者类于迂,务奇者邻于诞。详则赘,简则略,无他。各局于一体也。甲集,李国纪《圣门事业图》,康节《渔樵问对》,《学斋占毕》,蔡邕《独断》,《李涪刊误》,杨彦瞻《九经补韵》,《中华古今注》,《释常谈》。乙集,颜师古《隋遗录》,李肇《翰林志》,《宋朝燕翼贻谋录》。宋敏求《退朝录》。周益公《玉堂杂记》,诚斋《挥尘录》,《丁晋公谈录》,《王文正公笔录》,《开天传信记》。丙集,李国纪《厚德录》。《韩忠献公遗事》,《王文正公遗事》,《济南师友谈记》,朱《可谈》,《河东先生龙城录》,钟辂《前定录》,王君玉《国老谈苑》,《晁氏客语》,《道出清话》。丁集。胡太初《昼帘绪论》,吕居仁《官箴》,储华谷《祛疑说》,刘宾客《因话录》,《宋景文笔记》,戴氏《鼠璞》,陈录《善诱文》。戊集,《东坡志林》,子俞子《萤雪丛说》,《苏黄门龙川志略》,《西畴常言》,《栾城遗言》,《李东谷所见》,赵元素《鸡肋》,孙君孚《谈圃》。己集,《王公四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