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林升战于崇武。
正色至围头,明朱天贵以七船冲其■〈舟宗〉,所向无前;偶海风大作,船收入泉州港;吴兴祚督陆师沿海滨放炮,林升等船无所取水,乃退入金门。报至,思明州惊惶,以为战败;各思逃窜,众心遂摇。
郑经召刘国轩退守思明州,遂弃海澄。
二月二十二日,经闻林升退守金门,以为战败,急驰谕令国轩退守思明州;以为思明州若失,海澄何益!国轩不知,以为实然,遂弃海澄入厦。比及林升启事,顿足叹曰:『右武卫战胜,若此惊怖;苟败,何所逃生!误坏大事,贻笑千古矣』。
郑经弃思明州,回东宁。
时国轩全师引回,犹欲据厦门;然兵心已变,不可收拾。诸文官如杨英、洪磊等已先携眷登舟,诸军乘间掳掠;国轩禁之,不止。〔经〕惧为人所图,乃焚演武亭行宫,辎重、宝玩悉毁于火;踉跄回东宁。时二月二十六日也。二十九日,次于澎湖。诸文武士民俱接踵而至;总制陈永华具启请回国,经许之。
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兵入厦门。
郑经既去,海兵乘机劫掠;协理五军吴桂调兵禁戢,民赖以安。寻渡江请师;二十八日,姚启圣等率兵入岛:秋毫无犯,百姓欢呼。
三月,郑经至东宁。
经于十二日至东宁。其母董太妃召责之曰:『若辈不才,莫如勿往;今观此举,徒累桑梓、苦生灵,是何益哉』!
夏、五月,东宁雨雹。
时地鸣,声如驴;寻雨雹,如鸡卵。
总督姚启圣招降明楼船左镇正统领朱天贵。
郑经弃厦门,朱天贵统所部全军屯南澳;船百余只,军容甚盛,进退未决。姚启圣累遣官致书招之,乃进泊铜山;于五月率所部入海澄投诚。
明总制陈永华辞解勇卫军,郑经许之。
永华留守东宁,兼领勇卫军。侍卫冯锡范知思明州之弃,众咸归咎于己;非握重兵,不足以压众。及至东宁,察诸镇兵,惟勇卫军最骁壮;诡谓永华曰:『自愧护〔驾〕西征无效,拟欲辞职』。永华念曰:『彼武夫也,尚能谦退;吾侪文士,岂可久恋重权』!即具启乞解兵柄,并辞总制;冯锡范密赞,经许之,以其军归刘国轩,而己仍任侍卫。
郑经籍民兵自卫。
甲寅耿精忠变,世子倾国西来。至是,弃思明州东归,兵将日叛去;随回仅有千余,恐北兵乘虚来攻,乃籍文武官田甲与百姓丁壮,每十人抽一人,训练自卫。
秋、七月,明咨议参军右都御史陈永华卒。
永华字复甫,明诸生,孝廉陈鼎之子。鼎为同安教谕,死节;成功怜永华为忠臣之子,延与世子伴读。及世子嗣位,授为参军,甚见亲信。甲寅西来,擢总制,留守东宁;戢兵抚民,供给军需,俱有条规,尤爱惜士类。为政佐以儒雅,东宁赖以乂安;为经文臣第一。至是卒,而大权尽归冯锡范矣。
冬、十月,郑经命右武卫林升率兵堕鸡笼城。
鸡笼在东宁之北,居淡水上游,其澳堪泊数百船。先是,吕宋夷建此城,与土番贸易;因远馈不给,弃去。后红夷及成功据台湾,不守其地。癸卯,总督李率泰约红夷攻金、厦两岛,并许力请东宁归之(?),后仅许其就省交易;红夷知为所绐,于乙巳重修鸡笼城,谋复东宁。丙午年,经命勇卫黄安督水陆诸军攻之,亲随营林凤战死;红夷无外援,遁还。至是,传北兵欲从此飞渡;恐其据为老营,乃命林升北巡,并毁其城。
郑经委政其子监国克■〈臧上土下〉。
经素不亲政,在东宁则委参军陈永华,西征则委赞画陈绳武、侍卫冯锡范。至是,乃委于监国克■〈臧上土下〉。凡文武启章裁决呈上,契合世子意。其赋性刚决,颇有赐姓遗风;诸公子及锡范皆深忌之。
辛酉、二十年(明永历三十五年)春、正月壬午,招讨大将军延平〔王〕世子郑经殂。
经字贤之,工诗赋、善弓马,推诚待人,礼敬明室遗宗。嗣王位十九年,虽得七郡、雄据一方,而终身自称世子。奉明正朔,终不少变;甚协舆论,称述不忘。惜性质柔懦,怠于政事;自厦门归,溺于酒色;无复西征之意,东宁之业遂衰。至是,殂于承天府行台。时年四十,为正月二十八日。
明侍卫将军冯锡范与诸公子共废监国克■〈臧上土下〉,缢杀之。
初,世藩未有子,嬖妾生女,密取他人子代之,即克■〈臧上土下〉也。其事甚秘,世藩不知;甚爱之,立为监国。世藩临终,授以剑印,命中提督刘国轩辅之。锡范以克■〈臧上土下〉非世藩之子,且欲立其婿克塽;乃与国轩及诸公子请于董太妃,收还剑印。寻缢杀之。
二月,明董太妃命世孙克塽嗣延平王位;仍称招讨大将军世子。
克塽,世藩子也,时年十二。诸文武官上启劝进,太妃乃下教令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冯锡范矣。
郑克塽颁国忧令,谕于诸军。
其略曰:『气运邅回,我父藩规恢未就,薪胆自励;不幸于正月十三日遘疾,至二十八日登遐于寝殿。惟兹世庶悲号,既扳髯而莫逮;遥念将军暴露,倍摧胆以震惊。文到之日,诸大小将领及诸兵士挂孝三日,释服办汛。呜呼!先德是念,知臣心之爱无穷;小子告哀,惟匪躬之报是望』!
郑克塽以其叔郑聪为辅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