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举人出身人员,不必皆甲科也。康熙二年癸卯,兵部主事蔡驺充南乡试正主考;五年丙午,户部主事曹首望充广西乡试正主考,皆以拔贡典试,尤为渥典。首望兄鼎望,是科以刑部外郎典试湖广。
◎父子同日对策河南鄢陵王鸣球,顺治庚子解元,康熙三年成进士,至六年丁未补应殿试,适其子曰温以是科捷南宫,父子同日对策大廷,时论称羡。
◎殿试进呈前十本之始殿试卷先拟十本进呈,恭候钦定名次,自康熙二十四年乙未会试始。
◎百岁观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北闱有广东贡生黄章,年已百岁,入闱时大书“百岁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前导。以上六则,见《贡举考略》。
◎纪文达访获永乐大典朱竹官翰林时,寻访《永乐大典》不获,每太息曰:“被李自成衬马蹄矣。”不知三百余年埋藏灰尘中,卷帙实裒然无恙。纪文达公在翰林院署斋戒,始于敬一亭上得之(按:《鲒亭集》,谢山先生尝与临川侍郎就翰林院同抄《永乐大典》中秘帙,是物色此书,不始于文达。或秘阁清严,陈编繁冗,自二公后无问津者,故文达以为创获耳)。每直宿之暇,翻阅一过,已记诵大略。后纂辑四库书,经文达一手裁定,宜其溯源彻委,抉奥提纲,如驾轻车而就熟道也。见刘文恪公权之所作公遗集序。
◎纪文达不轻著书之原因纪文达平生未尝著书,间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即弃掷,未尝存稿。或以为言。公曰:“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我辈薄植,偶作一二短书杂说,辄句句姝姝,有亟于表衤暴之心,读此能不颜厚。
◎百岁举人乾隆四十五年,高宗五巡江浙,三月初六日,谕赏福建百岁举人郭钟岳为进士,并赏赉耆儒陈应腾等御书、缎匹、荷包。时钟岳诸人,俱来浙迎銮也。
◎鲍桂星任事敢言鲍觉生侍郎桂星督学中州,当受代,闻林清之变,上书陈十事,疾驰至京。仁宗亟称之曰:“卿疏折已次第施行矣。”后以少空总裁武英殿,条陈殿事,劾提调及副管不职状。提调互讦之,遂落职。逾五年,复编修。宣宗即位,以编修奉独对。上语之曰:“汝所劾者,今朕褫其职矣。”于是隆隆屡迁,复至卿贰。世但目侍郎为文士耳,不知其任事敢言,练习大政,久为两朝所深知,故偶蹶而终显也。
◎皇子典学之礼乾隆元年正月,奉旨:“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左都御史福敏,侍郎徐元梦、邵基,为皇子师傅,著钦天监择日开学。”旋择得二十四日吉,是日清晨,皇长子、皇次子到学,总管太监传旨:“皇子应行拜师之礼。”诸臣固辞,遂长揖,赐赉文绮笔砚之属,与雍正元年同。少顷,召皇子及廷玉等六人进见,面谕曰:“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卿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上又谆谆谕皇子:师傅之教,当听受无遗。见张文和公自订《澄怀主人年谱》。我朝青宫毓德,家法之善,较之皋陶教胄,桓荣授经,又远过已。
◎程国仁之恩遇令甲:凡遇更换学政之期,吏部开列与考试差诸臣姓名,候上简派:间有服满、病痊,未与考差,而奉命视学者,众以为异数。道光年间,商城程侍郎国仁,方以御史巡漕江淮,舟抵通潞,奉督学粤东之命,尤为特恩。而御史俸满,例可出守,公届其时,睿皇帝命部臣更例,凡任学政者,岁满注选,其端亦发于公。比由巡抚擢贰刑部,缘事左迁。宣宗登极,补刑部郎中,旋擢广东布政使,复内召为少司寇,仍出抚陕西、贵州。盖公受两朝恩遇,扬历中外,均不由阶资平进云。
◎戴羡门受知宣宗之原因丹徒戴羡门尚书以知县起家,政迹多可纪者。其知邛州时,州民黄子贤等啸聚亡命,约以州试日为乱。公侦之确,届期试士如平时,而密遣民壮潜赴聚谋处,捕获无漏网者,人尤服其静镇之度。受宣宗知,于是乎始。
◎李尧栋著述之富李中丞尧栋,嘉、道间贤大吏也。官川、滇最久,屡树边绩。其为人实恂恂儒者,任馆职时,雠校精核,为高宗所知。一日,代人撰《日下旧闻考》表文,高宗亟称善。尝为《南山川地理图》二卷,《夷人图》二卷,图后各系以说。又尝创修《四川通志》,详实不芜。又尝购书以惠湖南岳麓书院之弟子。又于江宁建长干桥,缮莫愁湖而志以诗。又筑补梅亭于湖南节署,以志嗣美梁文定之名迹。宦辙云驰,风流四映,儒臣应如是矣。
◎杨炳之恩遇高士熙《湖北诗录》载:钟祥杨学士炳,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会元,卷呈御览,奉朱批:“卓识名言,不独优于诸卷,即近科亦不见。”殿试以第三人及第,即召入内廷,赐庐圆明园左侧,盖不世之遇也。
◎张文和朱文端主顺天乡试及会试雍正初元四月乡试(按,李调元《淡墨录》作二月,误),以张文和、朱文端两相国主考顺天。九月会试,仍命二公,并召谕不拘朕定进士一百八十名名数,不拘省份,不限额数,有可取佳卷,选出另行具奏,其信任至此。
◎朱高安之逸事(三则)
朱高安少好学,用志不纷,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