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682-行素斋杂记-清-继昌-第5页

。写至供奉日,仍由承袭王恭奉,拟请皇上亲诣行礼。所有应行礼节事宜,届时由各该衙门奏明办理;一,醇贤亲王碑文,是否御制,抑由翰林院撰拟,恭候懿旨;一,奉安后,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致祭园寝,由承袭王行礼;一,查宋秀安僖王于立庙前班讳醇贤亲王应否讳名一字,恭候懿旨;一,醇贤亲王庙及园寝,均请设官员兵役看守,奏上奉懿旨,醇贤亲王庙于新赐邸第建立,其现居邸第并著另建。醇贤亲王祠庙中,殿宇及正门瓦色,中用黄色琉璃,殿脊四围,及正门四围,均用绿色琉璃。遇诞辰忌辰,皇帝均亲诣行礼。皇帝亲制碑文,奉安日亲诣恭送看视。奉安次日,仍诣园寝。行礼余均照所议行。
近年以来,云南、甘肃省,无官卿贰者。山西自祁文恪殁后,亦遂无人。登巳春科道中,山西尚有王亻效、庞玺二人,云南尚有赵时俊一人,未几联翩出守。
遇有本省因灾蠲缓钱粮,恩诏应具疏谢。仅属翰林领衔各省官京堂者,就癸巳年考之,直隶大学士张之万、礼部尚书李鸿藻、兵部侍郎王文锦、光禄寺卿沈恩嘉、鸿胪寺卿刘恩溥、江苏户部尚书翁同、吏部侍郎廖寿恒、都察院左都御史徐甫阝、内阁学士恽彦彬、宗人府府丞陈彝、左副都御史薛福成、大理寺卿徐致祥、通政司参议殷如璋、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安徽大学士李鸿章、工部尚书孙家鼐、鸿胪寺少卿方汝绍、浙江兵部尚书许庚身、吏部侍郎徐用仪、礼部侍郎钱应溥、工部侍郎汪鸣銮、内阁学士许景澄、江西詹事朱琛、山东刑部尚书孙毓汶、工部侍郎徐会沣、太常寺卿李端遇、湖南兵部侍郎徐树铭、内阁学士龙湛霖、湖北户部侍郎陈学、福建太仆寺卿林维源、广东户部侍郎张荫桓、礼部侍郎李文田、仓场侍郎许应癸、左副都御史杨颐、广西太仆寺少卿岑春煊、河南通政司副使顾璜、内阁侍读学士田我霖、光禄寺少卿田志肃、陕西刑部侍郎薛允升、贵州刑部侍郎李端、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均无之。汉军任汉缺卿贰者,就癸巳年论,则徐荫轩桐,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寿伯蕃昌,官通政使;徐楠士承煜,官大理寺少卿;杨子通儒,官太常寺少卿;贵哲生贤,官内阁侍读学士。若户部左侍郎崇受之礼,兵部左侍郎敦甫巴克坦布,工部右侍郎英菊侪年,则均系内务府汉军,由副都统三院卿蒙简任满缺者也。
上书房行走,除总师傅张南皮、相国徐荫轩协揆外,王云舫少司马、高熙亭编修赓恩,均直隶人。徐安甫少司空、曹竹铭修撰鸿,勋均山东人。李蕴斋侍讲培元、张劭予中允仁黼、高勉之侍讲钊中、蒋仲仁编修艮,均河南人。一时可谓独盛。
定例:满洲四品京堂缺出,吏部题本开列应升之五品京堂,仅按官阶,不计资俸。故通参无人,始用光少。光少无人,始用鸿少。若有京察一等,以四品京堂用者,且时复截缺。至通参光少出缺,六部保送人员引见,亦遂得除授。以致光少、鸿少,恒多年不得迁转。若将例章酌改,遇四品京堂缺出,以记名人员与通参等相间轮用,参议出缺,以光少转。光少出缺,以鸿少转。京察及保送人员简补光鸿遗缺,斯可望疏通矣。
批本处各员,向无京察保列一等之例。辛卯奏准,每届京察,以一员保列引见。壬辰,都察院、吏部、工部,均奏添一等一员,作为满汉公额,每届轮流保列。
各省折奏,军机处逐日钞存,半月汇为一束。复摘其事,由分省、分日登诸册,遇事按册而稽,顷刻可得。部院中若仿行之,积年案牍,朗若列眉。书吏辈自无从隐匿舞弊,诚策之善也。
军机章京,初无定额。嘉庆四年,始定为满汉各十六员。章京先因署缺后,即留于额外行走候补,自十一年中书重伦始。又二十一年,奏明汉章京上行走之强逢泰不占额缺。于是汉章京每班八人之外,复有额外章京一员。咸丰三年,因军务较繁,添传汉章京四人,在额外行走。七年,添传之员,均已补额。复添传二员,在额外行走。同治十一年,因军务渐平,奏停添传。嗣是,以十八员为率。
咸丰十一年奉旨,挑取满汉军机章京各四员,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额外行走,仍照常在军机处值班,毋庸常川到署。嗣后多系领班帮领班充之。
部院中宗室司员,自咸丰年间灵蔚生廉访杰,简任热河承德守,每届京察,均奉旨记名,以京堂用,遂无外用道府之员。
给事中截取道员记名,近年多未简放。癸巳春,张光宇给谏廷燎,始蒙简用,为云南迤西道,时以为荣。
闽王可庄殿撰仁堪,以南斋翰林京察一等记名,出守江苏镇江。值民间焚毁教堂事,颇棘手,持平办结。壬辰夏,属邑大旱,办理赈抚,实惠及民,大吏保荐,调守苏州,政绩炳然。未几,卒于任,时论惜之。可庄之祖文勤公,历任山陕川广督抚,为一时名宦。曾辑《石渠余纪》一书,于国家制度沿革,考载详明。
已刊行。
马佳葛民方伯绍П、陈臬河南时,创设循环牌榜,令各州县,将日收呈词若干、传到审结者若干、系狱人犯若干、未讯结者若干,五日一汇详,臬署设励勤局考核之。以结案之多寡迟速,定牧令之功过。劝惩不少假,各属肃然。又黄河渡口,向缺船只,待济者徘徊河干。船户居奇,商贾恒数日不得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