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682-行素斋杂记-清-继昌-第13页

銮。
延之入,泣拜于堂,即陈君之子也。曰:“当日微公保全,填沟壑久矣。今銮之能读父书、叨寸进者,皆仁人赐也。”时銮已探花及第。又广州别驾李公先瑚殁,夫人蔡殉焉。李君因承办船工,亏帑四千,应籍殁。公代为弥补,并醵千金归其梓于闽,为蔡夫人请旌,如例。又惠来令王君卒,眷属流寓贫,不能返里,公子鬻其女弟于张。公闻而恻然,亟纠同人赎之,而以属王君乡人、南海令阎君抚育,并为之择配焉。“高谊薄云天”,其太守之谓乎!
高太守典郡试,正考日提州县录送前一百名至堂上面试,公座左右,设棹橙,可坐二十人,人各一题。试一起,讲行书,不必誊真,恐误正考工夫也。二十人退,复进二十人,为时甚速,一日可面试三百人。通顺者存之,荒谬者将其卷另为一束,不阅不招覆。正考第一次招覆州县录送之前一百名,不过存五六十名,或四五十名。府中正考新拔之士,亦如前法。面试之可者存,不可者去。一百名中所存,不过六七十名耳。如是面试四五次,大学前五十名,小学前二十名,真才得矣。武童于马步箭地球舞刀,考内场后,取马步地球,全中舞头刀者,每学不过八九名,多亦仅十四五。名先将长榜写就,凡合式者名数空出,悬牌招覆。
人射一矢,十人射,如四人不中,即于卷面填七八九十,榜亦如之。令六人再射,三人不中,填写如初。三人再射,一人不中,则填第三。二人再射,不中者第二,中者第一。武童出,而长榜随出。
陕西桑蚕之利,始于康熙朝。山东诸城刘公,知甯羌州时,出郭见山多槲树,宜蚕。乃募里中善蚕者载茧种至,教民蚕茧。成,复教之织。州人利之,名曰“刘公绸”。贵州养蚕,始于山东历城陈太守玉{殿玉}.知遵义府郡多槲,公由里取茧种,且以蚕师来教民织。自是遵绸之名,与吴绫蜀锦争价。
本朝耆旧,重宴鹿鸣者多。若重宴琼林,则惟乾隆辛未黄侍郎叔琳、庚辰史文靖贻直、庚戌稽文恭璜、嘉庆壬申翁覃溪学士方纲、咸丰壬子潘文恭世恩。二百余年,仅五人耳。
本朝武职大员,重遇鹰扬宴者,向多未闻。光绪甲午,湖北在籍、前湖南沅州协副将施鸿恩,乡举重逢,经兵部奏议,蒙恩赏加总兵衔,亦嘉惠耆老意也。
江西甘庄恪公,当雍正丙午抚粤西时,公父显祖及公弟汝逢、子禾,同举江西乡试。祖孙父子叔侄三世同科,为熙朝所罕。
昆山徐健庵司寇,尝曰:“作官时少,作人时多;作人时少,作鬼时多。”
世以为名言。
桐城姚伯昂《竹叶亭杂记》载:嘉庆丙寅,考取军机章京,董萼君工部槐第一,题为《勤政殿流》。有句云:“所其无逸,弼丕丕基于亿万年;彰厥有常,思赞赞襄于一二日。”军机章京之有考试,自此始。按:此则可补《枢垣记略》所未备。
又载:英煦斋相国,继德文庄公为翰林,公子奎玉庭照、奎芝圃耀,亦先后入词林,为满洲科第第一人家。成亲王为书一扁曰:“祖孙父子兄弟翰林。”玉庭长公子锡祉又继之,四代翰林,诚玉堂佳话云云。按汉军李锡之通参祉家,亦悬一扁曰:“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足与并美。
咸丰年间,刑部主事何秋涛进所纂书八十卷,文宗赐名《朔方备乘》,并赏秋涛以员外郎用,在懋勤殿行走,亦儒者稽古之荣也。
甲午三月,奉上谕:“向来各直省,将军、督抚等所奉朱批折件,均应按年恭缴。乃近年以来,各省多有遗漏未缴之件。其缴进省分,有自行奏缴者,有咨由军机处或奏事处呈缴者,办法亦参差不一。著通谕各该将军、督抚、提镇等,嗣后将所奉朱笔等件,统行咨交军机处,于年终汇缴,以归画一。其从前遗漏之件,均著一律补缴。钦此。”按:“军机章京本有恭缴朱笔差使,至军机处奉有朱笔。若当日有述旨事,即随时缴进。否则,俟月底恭缴军机处拟旨,由章京呈堂。如有酌改之处,由军机大臣中行走最后者执笔。
满蒙部曹,进士出身、未与馆选、得升翰詹者,谓之外班翰林。仅系举人得升翰詹者,谓之斗字翰林。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奉旨:“嗣后,军机大臣俱准穿绿皮牙缝靴,著军机处存记。”又军机大臣随扈,均赏穿黄马褂,所以示宠荣也。
甲午三月,有旨:“凡永不叙用之员,皆系获咎较重。嗣后各将军督抚,于此项人员,概不准保请销去‘永不叙用’字样。”此旨,盖因吉林将军长顺,为已革佐领丁喜乞恩而发也。
甲午三月,御史钟德祥疏称:“翰林人员壅滞,请饬部妥议,疏通章程。”
得旨:“下部议。因复行编检,保送知府之例。己亥,御史熙麟疏称:”各部员外郎,宜与郎中一体截取。奉旨:“交部议。”准员外郎得随时保送知府,而截取之议仍不行。
慈禧皇太后特于福华门内设立绮华馆,敕苏杭织造,募精于织务女工数户来京,优其食饩,以便宫中讲求蚕桑之法。并命内务府大臣,综其事,亦欲习知勤苦意也。
满阁学平日职司甚简,惟遇皇上御门读本最难,非练习清文者,罕能无误。
咸丰某年,朝审御门,届期钦派某公读本,一字不能成诵,竟因之罢职。
郊坛大祀,悬挂望镫,高五六尺。编藤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