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开宗察其异趣,不就,乃白衣从军,因事调护之(开宗,商丘人)。
建阳知县蒋芬捐俸资造火器,募勇士,三请勤王。其词有曰:『幸而邀天之幸,迅扫狂氛,指日奏凯,社稷之福;否则惟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以明国家三百年养士之报,以无负职三十年读书之志』。识者壮之。
命议恤殉节吴麟征等,表扬忠义。
二十六日(壬午)
礼部尚书顾锡畴请追谥文震孟,夺温体仁谥。并从之。锡畴言:『体仁得君行政最专且久,其负先帝罪大且深,乞将「文忠」之谥或削或改;而补谥文震孟诸臣,庶天下有所劝惩』。报可。遂削体仁谥,说震孟「文肃」、罗喻义「文介」、姚希孟「文毅」、吕维祺「忠节」;希孟赠礼部右侍郎、维祺赠太傅。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破河南,兵部尚书吕维祺殉难。
命改正内官监为朝殿,以崇宸极。并定早朝之制,以昧爽为期。其阁臣班次,应否止让公爵;若非勋臣,更不得越次与阁臣联班。违者纠仪御史奏闻。
原任河南劝农御史丁启睿奏曰:『臣弟分守睢阳参将丁启光,擒获商丘伪知县。该臣具奏,于崇祯十七年六月初四日奉圣旨:「览奏,知道了。丁启光所擒伪官,着即于军前枭示。兵部知道。钦此」。钦遵,即行文彼处枭示。本日辰时随接臣弟启光塘报内称:「先奉本部院谕帖,令卑职密会归德府知府桑开第,计擒各县伪官,不必兴兵大动声色,使彼知觉骇走。又差副将盛时隆、申吉、白维屏等,归德府桑开第委举人丁魁南、郭爌、余正绅等,卑职差中军游击黄承国、都司李定国、马国祯等,分头密布各县会定日期,俱于十六日一齐擒拏。获得归德府伪管河同知陈奇并伪条记一颗,商丘伪知县贾士俊父子、仆三人并伪契一颗、伪凭一张,柘城伪知县郭经邦并伪契一颗,鹿邑伪知县孙澄并伪契一颗,宁陵伪知县许承荫并伪契一颗,考城伪知县范隽并伪契一颗,夏邑伪知县尚国俊并伪契一颗;独永城一伪知县,卑职设伏兵于□阳集以待之,彼正在河北观望,屡次行票,未敢遽来。今将所获七贼,于本月二十日率领游击白维屏统领有马内丁二百名,亲押前来献俘,已到浦口。乞转请兵部差官接渡」等情。又据该将报称:「郭经邦中热病死,乞差官验明,或斩级解验」等情各到臣。该臣看得此日贼官,比前日之贼官大有异焉。前日北都无恙,群情两可,或犹有强逼观望之意;今共遵逆渠,乐为弹冠。于是绾符据邑,恣肆暴虐;惟意欲为,毫无顾忌。幸臣弟密布潜约,一日并擒七贼,恢复全郡,竟无遗孽。千里押解系囚累累,观者无不举手加额。今当押解过江正法,使江南之人,共知贼官俱缚,逆党潜灭;所关中兴者不小。至已死一贼,似应戮尸江北,悬之竿头者也。伏乞敕下施行』。有旨:『丁启光智擒伪逆,功亦可嘉;着从优议叙。其伪官既解到浦口,着献俘来京正法』。
山东巡抚王燮以皇太子及二王皆遇害闻。
王燮塘报内称:『本月初七日,据北京走回未任阳春县典史顾元龄口称:「卑职系浙江钱塘县人,于五月初二日出京,亲见闯贼败奔,已被吴总兵西追去讫。传言皇太子卒于乱军中,其定王、永王俱于贼走之日遇害于皇府二条巷吴总兵宅内。其老吴总兵亦被杀死。皇城宫殿、太庙享殿、各门亦俱焚毁,惟存正阳一门;其前三门外,焚劫更惨」等情到臣。而询其人,闻见真确,不胜悲痛。切念先帝以十七年忧勤之主,遭三百年来未有之变,至于身殉社稷,薄海伤心。今更嗣胤不存,同撄大难:此忠义之士所不禁抚膺而流涕也。惟当誓擒逆贼,早雪仇耻。至于哀谥之典,祈皇上亟赐举行』。
刘泽清亦奏报太子、二王遇害。
朱国弼、赵之龙随合疏请上太子、二王谥。管绍宁复疏言:『东宫确然遇害,请于明年二月为东宫制服』!
二十八日(甲申)
以丘磊为山东总兵官。
丘磊与左良玉同犯盗,磊独任之,免良玉死。磊坐斩,系刑部狱三年;良玉每一岁捐万金救之,得不死。
四镇咸欲寄家江南,惮祁彪佳威,以书通问;报书感以大义。自是,无一卒渡江者。高杰据瓜洲,尤跋扈。彪佳克期往会,至期,风大作;杰谓彪佳必不敢渡。彪佳携吏卒数人往辞;杰大骇异,尽撤兵卫,会于大观楼。彪佳披肝膈,勉以共奖王室。杰曰:『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公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共饭而别。
命部院科道官早定死节、从逆大案,以明朝廷劝忠诛暴之典。时御史黄澍又奏明汪伟殉难之烈、龚鼎孳党贼之状,故有是命。
德安王播迁,寄身渔舟。事闻,命该部勒限该抚按择定王居,以慰悬注(王名常淓,仁宗九世孙)。
命李栖凤整旅西征,暂给与关防、旗牌。
四川巡按御史刘之渤奏报:『合江、仁怀擒贼杨腾凤、张见阳等』。命事关军机者,密封下科;从兵科陈子龙议也。
大学士高弘图条上「使燕事宜疏」曰:『臣弘图等接镇臣陈洪范揭帖二:其一应办戎行事宜,其一佥求议劳清机宜。盖敌难预度,事虞中制。「春秋」之法,大夫出疆,得以专之;似谓今日宜镇臣虑之周、言之预也。臣闻先帝时已有款清意,阁臣杨嗣昌、周延儒阴主其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