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友传言
昨晚镇江信
东洋一事拟请各国钦使公断
津沽来函
释放李珍大之故
镇江兵船出海赴闽
东使赴京信息
刍言
东人情事
通闻馆论镇江遣发之兵
论日本定议撤兵
长崎发旋风
火船往镇江
粤逆首被获情节
东使开船赴津
建台杂闻
述日本近事
杂闻(三则)
杂闻(三则)
日本和战尚无确耗
或问
晚探消息
汉口来信
劝谕中国水师
中东战和之闻
当今堵御之策
日本游客来稿
师船安抵闽省
提标右营水师炮船将往吴淞
「海镜」火船回空
译「字林报」语
中国新购火船
师船器械整齐
东洋战和无信
再复日本游客书
香港来信
中东情势
译横滨报语
东国招募兵士
李珍大入都
东人拟拯铁甲船
译录香港报语
中国已购得铁甲船
闽省水师拟仍请西人训练
中东所议须迟日有信
东国铁甲船已浮至海面
译长崎西报语
西宪评隲
载兵各船已回
东船窥伺华兵
论武员宜究习西国兵法
神户新闻
东人买铁甲船
东国邮来消息
兵部带领引见奉旨(七月初八日京报)
美钦使详咨东使旧话
东人赴长江各埠
东洋杞忧生述征番事辩谬(言佃敬委夫稿)
「字林」述东使抵津
东洋兵轮由台到沪
东使哦古坡到大沽
颁令各口设防
东船开驶近闻
讹字改正
译「士林报」述天津友人来函
总理衙门于英五月十一日致书东洋外务衙门译稿
铁甲船商尚待华官驾回
宁郡调兵赴防金鸡山
选录多闻子寄华字□报馆书
东洋外务大臣得拉西马于英五月□□日照复中国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于英六月初二日再复照会东洋外务大臣
招募勇丁
丹国扣留定银
译勘东洋复书
天津来信论日本事
东洋事未谐和
哦古坡钦差上京
中国载兵船复往台湾
通闻馆论中东两国之今势
译「字林」天津友人来函
详述中东情势
中国整饬边防
湘军续赴镇海
宁郡民情
宁波西友来书
东人窥探京师路程
详究中东失议之由
调兵赴吴淞防堵
东人贫困
录述东国近日情形
津沽消息
赁船装兵赴台
洋枪队续赴吴淞
法兵船抵宁
闽督李(鹤年)奏知府等各员暂缓引见片(七月二十三日京报)
译横滨西报论(附识数语)
东兵议往北京
东洋募勇
东人帑藏空乏
日本强词
杭城募勇
五月二十七日(公历七月初十日——即礼拜五)
论台湾用兵
夫国家之制立军政也,设水师以保国而防不测;或数年、或数十年可以安坐食饷,无征战之苦。乃警报一传,而武士之丕责始启;由逸驱劳、易安为危,务须勤王;而能忘死冒险而不顾身,断不可仍耽安逸而慑大任也。此养兵于无事日者,一旦有事,而闾阎□无不仰望于武士也。见敌而直前、宁死而不退,此兵将之金科玉律也。果能如是,则黎庶皆无虑矣。昔者,英与法在海面交战,英水师提督名「纳孙」者为百战百胜之将也,于水师内在自所驾战船高悬一旗,大书曰「英国所望于水师之兵将,忘死以勤王而已」。此一语也,武士之责皆包括于其内。英兵至今,举以为法。惟愿各水师,亦皆当遵以为制也。本馆兴言及此,盖因人言福建各水师船人不争先而思后也。吁!是言也,吾亦不肯尽信矣。
今中国、日本两国衅隙已开,有三月矣。日本人既终不听理撤兵,则决战之言,似不日当下也。兹闾阎所望于握权诸大臣者,务须认真奉公从事。
余尝见中国军事,往往以虚为实,成为积习。此待乱民无精器者,虽掩饰以行军,尚可取胜;乃与劲敌相支,而以是道从事,则恐取不利矣!福建先得信时,上官欲令少煤之兵船以出海;此虽小事也,亦以见大事之一斑。夫兵船无煤,不啻将此船付之风波、投之敌国而已。该船官本各有防卫自船之责,如有后失,罪不可辞;乃上官不足其煤,是亦上官之咎也。又如天津解来之二炮,原系西人所造成;以不爱惜管照,均多敝坏,不合于用。于此,则虽有良炮之名,实反不如他炮也。且闻福建所调之兵,多属旧制、用旧器者;即所有洋器,亦多已敝烂矣。所愿于上官者,须知精器若不善收,不复成其为精,惟剩有精式而亡其精用也。闻日本兵皆称精兵,今欲以旧制之兵相敌,恐徒然也。夫冗兵之与精兵,其费饷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