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534-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第105页

当时总理衙门以婉言辞之,且许曰:『若日后中国内地有设立电线之举,则贵国之请,本国自当惟命是听』。兹俄国钦差近闻华宪已准丹国电线公司在厦门福建一路创行电线,于是当即自庆曰:『先图何成矣』!然亦不遽于问也;俟该路之电线一经开工——似不能半途而废,然后专具一书照会总理衙门。其书之大旨曰:『既准丹国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电线,则敝国之前所请者,想无复有延缓矣』云云。夫此事出总理衙门意料之外,因即照覆曰:『该路电线若果有其事,则为福建总督擅专,本衙门固未尝准行也』。以故总理衙门即咨闽督,于此举断不可行,且重责以专行之咎。现在闽督已发某道宪——系先日创行此事者即往京都解说此事,并将电线工程停止矣。兹又传曰:俄国已私行文于丹国之人,劝以此事既为中国准行于先,不可听其停止于后;且又告曰:若有为难之处,俄国情愿扶助也。
九月二十二日(公历十月三十一日——即礼拜六)
论电线(西人来稿)
电线之设也,国家用之以报军务虚实之信,商贾赖之以传货值低昂之音,余人藉之以通诸事紧要之耗;其便而且捷,实莫与京。通问之法,至亦可谓良矣。吾泰西诸国以地有此者,即知其兴旺;无此者,即知其衰颓:故各国无不愿有电线之设也。惟中国则无之。然自通商以来,有西人驻札之地,往往设此;惟京师则无之。兹据通商新报所言,俄人前亦欲请设之;总理衙门因中国向无此事,力却其请。刻因日本犯台,闽浙督宪军报迟延,故延丹国在闽之电线公司设立电线于省会,以便速悉军情,可谓知用兵之先务矣。乃又因俄人复理前说,总理闽门遂令闽省停止此事。惜哉!中国之与日本从此休兵息民则已;倘必至于用兵,则电线之设、铁船之购,岂可缓乎?闻闽督前向西国购买铁甲战船一艘,又延丹国之电线公司设立电报,均系办理军务最先紧要之事;闽督皆知举行,亦可谓能不忝厥职矣。乃购船一事,因无经费退还;设报一事,因俄人搅扰而停:徒令旁观人为之扼腕也。
夫日本之犯台湾,乃大清一国之土地,非闽督一人之私事也;其购船、设报,为国、为己也。凡邻于闽省之督、抚,均当志切同仇,不分畛域,同心协力;集资解闽,共襄各举:其实为大清尽职,非为闽督出力也。乃计不及此,不徒未经奉旨解闽之银,不肯佽助分文;即已经奉旨拨闽之饷,尚复迟迟不解。不意中国为声明文物之邦,而督、抚存彼疆此界之见,竟至如是!此又吾西国之所未闻也。且不止此也;各省之银既不能相通有无,即各处之事亦未见互相商酌。如总理衙门与有通商口之各省督、抚,岂不宜呼吸相通、痛痒相关乎?乃总理衙门去岁与琐意西马所言,并未闻告知闽督;现闽督设立电报,亦未尝告知总理衙门。何以音问隔绝如此也?此无他,地方窵远,文报较难故也。若有电报,则千里如同面谈,彼此应通、应商之事,如在同堂晤对;则内外彼此犹有隔绝之虞,吾决不信也。
夫电报之有利无弊也,泰西诸人皆知之,即中国之人亦有知之者;而犹不准设,何哉!殆畏其通报之迅耶?即如俄人之请〔□〕电报于中国京师也,吾揣其意,不过欲较直捷耳,不必转由泰西各国绕海而来,须迂曲数万里;别无他意也。乃总理衙门定欲阻止之,何也?若谓恐其泄漏京师之事,然各国钦使均在京师,欲泄其事,不过少迟数日;京师若有电报,不过略速耳。其事之泄漏与否,并不关乎电报之有无也。若谓于两国用兵之事不利,有电报者胜、无电报者败;不知果至构兵,则可以绝断其线,如普、法之战是也。且有用以诈传敌国军情,而敌人误中其计以致大败者;如南北花旗之战是也。此岂非前鉴哉?何为尚畏电报也!至于商贾民间之事,犹其小事者也。
总之,中国才智之士实等于泰西也,何以尚不知电报之利也!若畏他国设之而有利,中国亦可自设也。初虽须假手于西人,一、二年后尚何须假手于西人哉!制造之事,岂非明证乎?故吾谓不但可以不必拒俄人之设,并可以不必停闽省之设。更愿自今以往,处处皆设;夫然后知其有利无弊,并非吾西人之阿私所好也。
揣察局势
本馆于今日所译刊别处各信息,则中、东议和似尚有可望。顾视东人又广行新购火船一端,亦未免自疑曰:东人非犹有过情之请,则何必备战如是乎?现在渐交冬令,迤北各海口将行冰冻,东使难于久羁;此事自必速有实信也。
长崎杂闻(选录华九月十四日西字报)
东洋兵船湾泊长崎者,现共四艘。其铁甲船名「亚苏麻干」者,据西人所称即「土拖利亚也」;船上庋炮三尊,水手一百三十五人。炮船名「花舍干」者,庋炮四尊,水手六十人。战船名「加萨加干」者,庋炮六尊,水手一百三十人。又炮船名「乌纽干」者,庋炮六尊,水手六十五人。
现在东国家强募新兵已得二万人,其人俱自十九岁以至三十岁止。其「亚苏麻干」铁甲船,于前数日出口驶行于邻近海岛之间;甫于日昨回长崎岛。相传此铁甲船与外之两炮船,议定现且暂泊长崎。其有火船名「大加萨各马尔」,于六日之前已从台湾返崎,带有病兵八百人;以途中风浪交作,未免病更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