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447-杭俗遗风-清-范祖述-第7页

>  歌司
  徽调
  南詷
  滩簧
  花调
  大书
  道情
  戏法
  隔壁戏
  木人戏
  打花鼓
  花鼓调
  莲花乐
  吹鼓手
  谈孔雀经
  吹唱焰口
  敲打焰口
  水火炼度
○戏班
杭州有大班四曰鸿福恒盛三元四喜行头脚色均相彷佛行头之好不过新鲜齐整至于小旦则有自备时式衣裙等类脚色每班均约有百人其中各有专技而所最为出色人人尽知者帷花旦中有小桂林老外有余德水小生有许三儿小丑有曹笏板此四人者数十年中翘楚也每年五月十三关帝戏后均须散班名曰歇伏八月中再聚行头藉此修理一新故六七月中只有来路班子看也旗下营梅青院戏台名失魂台盖惯捉破绽者如剪发卖发赵五娘带金戒指之类定要罚戏一本以故四班中无不拣点而无倒架之事也每本以上半本五出下半本三出为定阄钱每本十六洋上下
○堂名
堂名即清音班多自姑苏来者共有一二十班有万福全福增福增庆双寿双桂福寿荣华秀华等名每班以十岁以上至十五六岁孩子八人一式打扮四季衣裳均皆华丽吹弹歌唱各出戏文昆腔居多近今亦会唱徽调敲打各种十番闹龙舟等锣鼓惟荣华秀华两班每班均有三四十人亦有演戏行头又称堂名班如遇大满篷亦可分作三四班清音堂名有架以八仙桌两张直长聘摆四角缚柱高丈余迎面有西洋盘瑶台一座上列玻璃屏扇下挂玻璃灯匾灯对桌挂大红绣花单帏后面三层玻璃围屏两横上沿玻璃短匾一层上再列玻璃屏扇一层四面周围上中下三层均挂玻璃小灯或四方或六角或八角或花篮不等灯之挑角及下坠均挂大红丝线须绦桌面铺毡迎面摆紫檀雕花戏台一座下列人物上插笙箫管笛四对亦有大红丝线须绦旁摆玻璃灯罩一对桌中玻璃围屏一座旁亦摆玻璃灯罩一对后面九匀锣一座有大红绣花披帏其余安放乐器八孩分坐两横后面帏屏之后坐教师先生一人管班一人凡灯屏匾扇等物均是五彩绘画各式全本戏文如白蛇传西游记之类晚间点灯点满须烛百枝如行花轿送丧用以上街则如清吹一起阄钱三洋饭钱一洋手本插烛等一洋点心钱两餐再如上街坐衙以及各样阵场须与鼓手行秤钱各二百文
○歌司
歌司招牌曰祝献茶筵顺星礼斗祝献茶筵者谓祀神还愿为人祈祝申疏通诚也顺星礼斗者谓疾病拜斗为同斗鬼禳星祈祷也其实则专唱戏文而九调十三腔咸备焉有大箱子中箱子小箱子之分大中箱子稍有摆设以八仙桌两张对面列坐大则八人中则六人若小箱子只四人开箱列坐而已人头聚会祀神多用之
○徽调
徽调排场与歌司大中箱子等惟唱徽调一门而已人家开丧闹材多用之
○南詷
说唱古今书籍编七字句坐中开口弹弦子打横者佐以洋琴名曰洋二百盖坐中阄洋一元而打洋琴者阄钱二百也每本四五回称为唱书先生出名者有谚云倪老开张老福陈金姑沈小六其它戴鼎孟隆许焕莫培等所最兴时者惟倪开张福二人倪开风流蕴藉张福滑稽诙谐令人发笑虽当面诮人人不之怨也五月十九仓桥元帅庙有文书老会凡省中唱书者不取阄钱挨唱一回以家伙到庙先后为序不大出名者以此为荣也庙中惟备点饭人家喜事生日多用之
○滩簧
以五人分生旦净丑脚色用弦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系戏文如谒师劝农梳妆跪池和番乡探之类不过另编七字句每本五 出阄钱一千六百文近又兴锣鼓儿滩簧亦有串客不秤阄须 其盛饰酒饭小孩弥月百禄周岁等多用之喜事生日空日亦用之
○花调
亦以五人分脚色用弦子琵琶洋琴鼓板所唱之书均系七字唱本其调慢而且烂每本五六回阄钱一千二百文大户人家不兴小户人家及人头聚会街书多用之
○大书
一人独说不用家伙惟有醒目一块纸扇一把所见惟沈蒲包一人阉亦一洋其余不过街书有之
○道情
以渔鼓简板为用所唱多劝世文大家小户多不兴惟街书有之
○戏法
法有大套小套大套地下变小套桌上变全靠伙计一人在旁鬼串混人耳目如喜事变出五六岁小孩子一个手捧不倒人儿一盘倾满戏场名曰百子图如生日孩子则捧桃一盘上寿有变金鱼缸一个水皆盛满晚间能变灯景灯皆点亮有一大家花厅摆大花瓶一个先期被其取去及至变出人皆识认彼将故意打碎名曰岁岁平安人皆失色彼又从容拾碎瓶藏好曰吾再变他圆全名曰岁岁团圆转眼间则见原瓶仍在并插玉堂春富贵花一瓶人皆奇其神术而不知打碎者预先觅下相像之一瓶也故人家变戏法者往往小吃大会钞也
○隔壁戏
以八仙桌两张横摆踏起帏以布慢一人藏内惟有扇子一把钱板一块能作数人声口鸟兽呌唤以及各物响动无不确肖初不料其一人所作也此多与戏法连班而来者
○木人戏
木人约长尺半许各样脚色衣帽行头均全其身下签一杆活人颈下挂一竹筒将杆插入筒中而木人两手亦有关窍活人以两手代为运动并为说唱俨然如生台以布幔约五尺高遮护人身布幔之上仅见木人其桌椅及台上应用之物均令高出不啻戏台一般所做戏文与人做等尤能滚狮子滚龙灯但不多得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