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其他小顽意物件。又有纸制一树,上缀花及果品,可以取下。凡此等之物,均由使馆人员,一一分赠来宾。迨散会时,已二钟次。
△纪艳十五(两总统结为两亲家之佳话)
今春各报喧传,副总统将女公子许字于大总统之某公两子。公子相见,尝叫为亲家,已于四月二十传庚云云。一时佳话,遍传都门,莫不谓两家老亲翁,一双好儿女。姻缘簿上,有此一重公案,消却人间憾事矣。惟细经访询,悉此事尚在悬搁中,并未定议。原来副总统到京后,与大总统日夕说心,鱼水之欢,俨寓秦晋之好。当时适有汤继午先生作伐其间,是议遂起。而此中有一最难解决之问题,即两家颇有竞雄之意是也。盖两总统均有金相玉质之小公子,堪为相欣,故皆欲以男家自居,而以女家让人。一时月老,几无媒介余地。大总统乃声言无适当年龄之公子,虽欲馆甥,其道无由。副总统无已,始愿以女家自居。大总统遂将同岁之七公子与十一公子(闻均九龄),生辰八字,与校中功课,俱呈于副总统,请其自择。黎公大悦,惟黎公女公子,系长夫人出,欲为娇女择婿,不得不商于其母。乃黎夫人闻言,即曰二公子均佳,但不知孰为嫡出,孰为庶出。黎公言皆庶出也。黎夫人曰:“我女断不字庶子。若嫡子无论若何,皆可。”既为庶子,事不协矣。此时黎公对于此事,却之则有所不可,专之则有所不能,遂大为难。盖黎公有一如夫人,虽娟好,实无偏袒之意。不过老者安之,少者怀之,亦是体大圣无我之心。不知黎夫人因何执拗,竟欲以此见难。黎公亦无如之何,或曰黎夫人此举,并非为郑忽之辞婚,不过借此以见我道之尊耳。欲求转圜之法,惟大总统嫡夫人出而调停,黎夫人自然惟命是听。声气应求,理有固然,不待局外人之做力也。果尔阿姑则代冰人之职,大享行夫人之礼。千古佳话,一时盛事也。
△纪艳十六(文明结婚之历史谭)
今春二月某日,北京铁门安庆馆中为董君伯康,与侯女士文贞结婚之场。高朋满座,好友如云。夫妇交拜后,来宾依次演说。就中于文明婚姻有历史之研究者,莫如许先生学源。兹录其大概如左,以为开通风气者之一助。初许君上台时,鼓掌之声如雷。许君笑而言曰:今日乃董侯二君,百年佳期。鄙人适承诸位不弃推为男宾代表,深滋愧灰。但鄙人对于文明结婚历史,固不甚悉。据普通之说法,都谓为欧风东渐所致,其实不然。我国婚姻,本自文明,有不待外教而始成者。不尝读之《诗》乎?其第一章即曰:关关注,关关乃雌雄相应和鸣之声也。雄以关呼,雌以关应。则彼此感情,自然结合。所以兴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淑女一定为君子之配,君子一定为淑女之配,自不待言。所以文王不得后妃,则有“参差荇菜”之诗,后妃思念文王,亦有“采采卷耳”之咏。其间相亲相爱之意,读《诗》者,早已认为夫妇人伦之始。亦二南率化之正也,抱扑子曰:“婚媾之结,义无逼迫。彼则简择而求,此则可意乃许。必得同意,然后结婚。”是亦文明结婚之证也。文中子曰:“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其曰不以财而择德者,即今之以品行学问相吸引,以道德文章相切磋也。可见文明结婚,乃婚姻之正轨也无疑。及至汉朝孟光,守身不字。父母叩之,则曰非梁伯鸾其人者不嫁。于是梁鸿礼聘为夫妇,是汉代文明结婚,已有成例。贤孟梁之美名,至今不衰。使梁不得孟,孟不得梁,何有夫妇美名,以垂永久乎?所可恨者,南北朝时崔浩等一班名士,劝其姻戚,指腹联姻,以开后世童子婚姻之渐。夫童子婚姻,乃中国最不良之婚制。不问童子成年后之品学何如,品貌何如,均由父母之命,专制行之。及成婚之日,非男不爱女,即女不爱男。彼此反目,家道乃乱,其弊一也。唐时许敬宗辈,又提倡门阀以遂其攀附之谋。其女与钱九陇结婚时,必曲叙门阀,互相夸耀。故后世以门第问题,遗误者不少。不是公子无德,便是小姐不愿。害又不止于反目,其弊二也。既有门阀问题,故以厚重聘礼为美,是以唐书有卖婚一事。卖婚则有买婚,婚姻遂成为买卖问题。富商大买,妻妾满前。达官显宦,侍妾数十人。其结果之不良,今已昭昭在人耳目,不待鄙人赘述。其弊三也。有此三弊,故宋儒力矫之。朱程结婚,千载佳话。而宋史亦有结婚期内,父命其子曰:“厘尔内治,往求尔匹。”子应曰:“敬以唯命,既曰往求尔匹,则非其匹,自不求也。”是则今之文明结婚,男女必先期见面为导线,亦不徒设绎纱窗使女子自行择婿之法,良意美也。自宋至今婚制悉依社会自由行动,指腹门阀卖婚等类不一而足,实足以阻止文明之进步。今日董侯二君,与现今文明男女界,争相提倡文明结婚之制,使我国古制复于见世界。是则民国之荣,是鄙人之所愿也云云。
△纪艳十七(北京女子敦谊会开会盛况)
北京女子敦谊会于今春三月间在石大人胡同开会。中外男女,到者约计千人,女界约占三分之二。开会后,由主席某君略为报告,即奏乐。次由马相伯先生演说本会宗旨后,即照开会日程单奏乐唱歌。时至四点三十分稍休息用茶点,复由德国医学博士,以西语演说防病卫生之道。演说毕,即开跳舞。又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