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384-扬州画舫录-清-李斗-第63页

《水经注》、李如圭《仪礼集释文》。尝注《难经》、《伤寒论》、《金匮》诸书,亦未卒业。
鲍皋,字步江,号海门,镇江丹徒人。幼以诗见知尹鹾使,极称赏之。举博学鸿词,辞疾不就。公延之署中,著《海门集》。子之钟,字雅堂,进士,官体部郎中。
惠栋,字定宇,号松,苏州元和人。砚溪先生之孙,半农先生之子,以孝闻于乡。博通今古,与陈祖范、顾栋高同举经学。公重其品,延之为校《乾凿度》、《高氏战国策》、《郑氏易》、《郑司农集》、《尚书大传》、《李氏易传》、《匡谬正俗》、《封氏见闻记》、《唐摭言》、《文昌杂录》、《北梦琐言》、《感旧集》,辑《山左诗抄》诸书。著有《周易述》、《易汉学》、《易例》、《易微言》、《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明堂大道录说》、《山海经训纂》、《后汉书训纂》、《精华录训纂》、《红豆山房古文集》。大江南北为惠氏之学者,皆称之曰“红豆三先生”。
汪舟次方伯、马秋玉主政两家,多藏书,公每借观,因题其所寓楼为“借书楼”。赠方伯孙祓江诗云:“弓衣织遍海东头,博奥曾闻贯九邱。犹喜遗编仍藻绣,更番频到借书楼。”赠秋玉诗云:“玲珑山馆辟疆俦,邱索搜罗苦未休。数卷论衡藏秘笈,多君慷慨借荆州。”
吴玉,字山夫,淮安山阳人。精于小学,为公幕友。后入京师,秦尚书聘之修《五体通考》,著有《别雅》五卷、《金石存》若干卷。
严长明,字东友,召试中书,官侍读。著有《归求草堂诗文全集》及杂著二十六种。子观,著有《元和补志》六卷。
朱稻孙,字稼翁,嘉兴秀水人。彝尊孙。举博学鸿词,书法得唐人墓铭逸趣,有诗集行于世。
汪棣,字к怀,号对琴,又号碧溪,仪征廪生。为国子博士,官至刑部员外郎。工诗文,与公为诗友,虹桥之会,凡业鹾者不得与,唯对琴与之。多蓄异书,性好宾客,樽酒不空,一时名下士如戴东原、惠定宇、沈学子、王兰泉、钱辛楣、王西庄、吴竹屿、赵损之、钱箨石、谢金圃诸公,往来邗上,为文酒之会。子晋藩、掌庭,皆名诸生。
易谐,字松滋,歙县人,居扬州。工诗。筑抱山堂以延四方名士,与公为诗友。抱山者,取孟郊“好诗恒抱山”句也。中年家贫,与东野同其遇,著“抱山堂诗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进士,官知县。宰范时,有富家欲逐一贫婿,以千金为宰寿。燮收其女为义女,复潜蓄其婿在署中,及女入拜见,燮出金合卺,令其挽车同归,时称盛德。后以报灾事忤大吏,罢归乡里。尝作一大布囊,凡钱帛食物,皆置于内,随取随用,或遇故人子弟及同里贫善之家,则倾与之。
往来扬州,有“二十年前旧板桥”印章。与公唱和甚多,著有《板桥诗词钞》及《家书》、《小唱》。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
李{艹勉},字啸村,安徽人。能诗画,公之高足也。尝为公作《虹桥揽胜图》。
张宗苍,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苏州吴县人。画山水出黄尊古之门,以淮北盐官为公僚属,与之定友。乾隆十六年南巡,进画册,命入京只候内廷,授户问主事。
王又朴,字从先,号介山,直隶天津人。为河工县丞,以诗学受知于公,为诗友,著有《大学古木》。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南阜老人,又自称老阜,胶州人。举孝友端方,为歙县丞,公荐为泰州分司。工诗画,善书法,称三绝。后与公同被逮,抗辞不屈,事因以得白。病Φ,右臂不仁,作书用左手,号尚左生,又号丁巳残人。
爱砚,著《砚史》。自为圹铭曰:“知其生何必知死,见其首何必见尾,嗟尔!
死生类如此。“后穷饿死,公哭之诗云:”乞米鸿归笺正裁,俄闻诀去岂胜哀。
巫咸不为刘ナ下,县宰谁迎杜甫来。落落清华兰社尽,堂堂著作玉樽开。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最风流处却如痴,颠米迂倪未是奇。再散千金仍托钵,已输一臂尚临池。殷生潇洒谈元日,戴椽昂藏对簿词。见说淮南传故事,遗文争患少人知。“
祝应瑞,字荔庭,镇江丹徒人。为茫稻河闸官。工诗,著有《见山楼集》,告休后始知之。作诗题其《老渔图》云:“披图重认旧同官,白眼名流谢过难。
烟月一竿纶在手,而今真作老渔看。“
张辂,字朴存,江都布衣。少简静,不修边幅,孤直自喜,有雄才伟略,善草书。丧妻不再娶,购一美人画悬帐中,衾影相对。不自炊,寄食乡党中,虽一面之识,造其庐饮啖自若。工诗,年六十作《落花诗》,江外女子见之而死。时公禊诗和者殆遍,惟惠栋不与,辂不和韵,并称于时。辂名由是大起。辂善奕,其友戒之曰:“与转运奕,须胜其一,负其二。”辂许之。及入,四局皆胜,座客为之色变。
焦五斗,镇江丹徒人,孝然裔孙。尝作《焦山志》,忽失去,其子复得之于郡城骨董铺中。公由是修《金焦二山志》。
吴均,字梅查,歙县人。工诗,构别墅名青棠观,与扬州二马相唱和。公数招之为诗牌之会。
沈廷芳,字椒园。
梁,字文山,亳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