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367-得一录-清-余治-第78页

br>  一施草鞋
  一施帽领
  一更夫栅夫
△一施棉衣
一施棉衣。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得棉衣裤一身。即可度过残冬。故冬月施衣。得则生。不得则死。最是实惠。○冬月施衣。向例必待仲冬严寒之候。以为太早。则恐变卖也。然寒信不测。往往初冬即见冰雪。薄寒中人。最易成病。其无衣无褐之人。一遇寒风。即难忍受。设身处地。吾辈授衣之日。当为此辈一想。况变卖之人。皆系无耻乞儿。非可因噎废食。鄙意施给棉衣。宜于十月初旬。即应查给。若虑乞丐变卖。则衣之前后。可用花样大印为记。或竟施秧韀背心。或稻草韀背心。或先施粗麻布袋。或蒲包席片。聊以遮寒。总在乎有心者之尽心曲体耳。○待衣者众。或力不能多办。或多制秧韀背心。以施贫者。即草衣亦可御寒。前裕鲁山中丞。在武昌任时。曾制以给散者。又难民得絮两块。护前后心背。便可不冻死。必无可办。即用絮两方亦可。
△一施风帽
一施风帽。 肩挑贸易之人。往往五更早起。冲冐风霜。最属可悯。能多备风帽施给大为方便。
△一施絮被
一施絮被。 老年幼穉。床无絮被。最难度活。须另备絮被。凡老年无告。及寡妇抚孤。贫户生产。实在无被者。查给之。
△一施柴炭
一施柴炭。 凡遇大雪连朝。贫户不能出门寻活。饿而兼冻。必致僵仆枕籍。此时最宜赶紧查访。除送担粥外。尤宜施送稻草。炭火。俾可御寒。功德比寻常、更加十倍。○极寒天气。穷民衣少。恐不足恃。惟有多积炭火围烘。或用柴火彻夜烘之。可免冻僵而死。 难民局遇风雪之夜。冻死者不可数计此皆司其事者。不知料理安排。误人性命。此中罪孽。推诿何人。愿此后当其事者。慎之戒之。
△一设粥
一设粥。 穷民寒饿。得热粥一碗。便可支持。故严冬设粥。为济贫妙法。或竟施给。或半价发卖。均可随时斟酌。若遇风雪之期。贫人出门不易。必须担施方为尽善
△一设庇寒所
一设庇寒所。 或每乡祠庙撤空屋数间。中铺稻草。以便穷民借住。免其露宿。责成一二人专司。收管料理缓急如无空屋。或搭草厂一所亦妙。
△一施草韀
一施草韀。 难民卧地。往往受湿。其卧处必多铺稻草。或作草韀。能以板架起更妙。每十日一换。扫净污秽。以免触冐。其卧处必备尿桶。毌许就地便溺。更须时焚苍朮。以辟秽气。
△一施炒米姜汤
一施炒米姜汤。 穷民小本营生。往往侵晨入市。枵腹冲寒。情实可悯。宜给予炒米姜汤一碗。聊以御寒。 苏城阊门外。渡僧桥下。冬月清晨施炒米姜汤最为方便。
△送粥担
一送粥担。 凡遇冰雪风雨之期。须早煮热粥。或不能行。不能起者。须担粥送至其地。俾令就近取食。倘有冻僵垂死之人。用姜汤灌之。或尚可救。老人给与热土墼一方更妙。
△一查造衣册
一查造衣册。 施衣最易滋弊。一人冐领。即有一人受冻。动□性命。经手者。功罪判然。岂可忽略从事。故须预先按户清查必得实在无衣贫户。方准给票。其稍有寒备者。不得狥情滥给。方为功归实在。
△一换湿衣
一换湿衣。 乞丐冐雨湿衣。或倾跌烂泥。无可更换。和衣卧地。其寒入骨病发难支。凡遇此辈。须另备棉衣。为之更换。
△一施草鞋
一施草鞋。 乞丐雨天行乞。破鞋为烂泥湿透。寒入足胫。易成湿毒。宜各施以蒲鞋木屐一双。其赤足者。即施蒲鞋一双。亦妙。
△一施帽领
一施帽领。 穷民科头赤颈。无以蔽寒。宜多买旧破毡帽。或小帽给之。其领则以布缝棉。所费亦属无几。穷民之受惠多矣。
△一更夫栅夫
一更夫栅夫。彻夜守候。冐犯风雪。其棉衣裤尤宜及早给发。以示体恤。并须每人给棉风帽一个。更妙。
●得一录卷八
葬亲社约
  永安会条程
  保墓良规(附义塜条约)
  收埋路毙浮尸章程
  尸场经费章程
  施棺代赊条约
○葬亲社约【本陈榕门相国训俗遗规】
卷八之一
  宏谋按停丧不葬之非礼。亭林先生已极论之。今世士大夫亦不能不以为非。顾停棺浅厝。所在皆是。暴露经年恬不为怪。推求其故。则曰为择地也。为无力也。夫忍亲棺之暴露。以求子孙之福荫。择地之非。已杂见于他编。惟无力则诚难以为悦。唐子以葬亲为社约。醵金相助众擎易举。虽极贫寒。得此亦可以举棺。而又有不葬之罚。相规相劝。无不以葬亲为事。使不葬者无以自容。其经营之善。用意之厚。不诚可以劝孝而励俗耶。杨园增补之条。尤为精密。行吕氏乡约者亟当增入此约以为救时之切务
条约
  杨园先生跋
  附补例三条
  附乌青葬会规条
△条约
不孝之罪莫大乎不葬其亲。而以贫自解。加以阴阳拘忌。既俟地。又俟年月之利。又俟有余赀。此三俟者。迁延岁月而不可齐也势愈重而罪愈深今集同社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