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清坏之虞。
△一免疾疫
一免疾疫。 粥厂既设。人迹杂沓。厂旁臭浊。秽气熏蒸。即饱暖之人尚易染成疾病。故司役者往往易生怠心。而灾民以寒饿之躯。早起跋踄。道路风霜。外邪乘虚而入。守候既久。厂中再受秽浊。无论老弱。即强壮者必生疾疫。此中性命关系不少。粥店则既无熏蒸之气。即跋踄远来。到局即有粥吃。以充饿肠。不必守候自无疾疫之虑。
△一省司役
一省司役。 粥厂督理烦杂必须多请司事。多雇夫役。所费甚多。况以人多而忙在一时。尤易生弊。董理者耳目难周。粥店则经董只须一二人。主柜亦只须一二人。夫役不过三四人一店己可兼办二三图自晨至晚陆续打发。无甚匆忙。况夫役少则耳目易周。自然难于作弊。局费亦属无多。以逸待劳以简御烦此为最善。
△一多暗助
一多暗助。 粥店既设。则极贫次贫。一一呈露。倘实系极苦之户无钱买粥。局董须另备粥筹。暗中送给。自无向隅之憾。而且目击情形。动人最易。往往有有心人预买粥筹。就中冷眼相看。酌量给予。令其到局领粥。或给钱令买者。自无苦乐不均之弊。如实系经费不敷。难于为継。则不妨用间日买粥法。否则三日中卖一日亦可。惟须先行贴出。方不贻误。或用糠粞麦糊粥或米汤。或炒米姜汤。附局散施极贫之户。则调剂灾民。无微不至。逢雨雪之候。则用粥担法徧送。或看天气有久雪之象。则米麦糠粞杂粮按户分给。或施不饥□。亦可使有余粮以待晴霁。自可免多少杜门饥莩矣。
此事最系饥民性命。集资稍有端绪。即当赶办。若必待经费充足而后举行。则日延一日。徒托空言灾民待哺嗷嗷。恐已多填沟壑。宜先就最荒之镇。先行开办。邻镇见有成效。自必奋兴继起。其好善者亦必乐于续捐。从此劝行。愈推愈广。可以徧及四乡。有志竟成。自古若是。若虑有本非饥户亦来买食有碍极贫地步。可先查明户口。分别极次给票。填明人口。其次贫之户。或人口折半亦可。准其买粥几碗。自无浮冐矣。此法始于锡邑青城乡。于道光二十一年大水为灾。义赈之外又添粥店。以二百千为始。其时不分界限。十里之近均来买食。计饥口三千余。延至七月之久。所费一千七百余千。人皆称善。嗣后道光二十九年。水发更大。合邑成灾。遂合邑通议分图开设粥店。一时并举。劝图内稍可自给者。勉力书捐。其图内无大户者。总局协济酌贴粥米若干计合邑粥费六万余千。全活灾民数十万众。可见善有同心所患赴之不勇为之不诚耳能勇能诚何事不济。
○道光二十九年常州府通饬合郡劝行刊发规条
救饥之法。惟粥最宜。而施粥之弊。前人有极言之者。以其有拥挤守候之劳。且有接济为难之虑也。道光二十一年。锡邑被水成灾。北乡芙蓉杨家各圩尤甚。有青城乡北七房镇同人。集资开设粥店。半价发卖。【先查给粥票照票发筹照筹发粥临早随晚或多或少听其自便】 其实系极贫之户。无钱买粥者。许照票半给。如平粜之给余钱者。或暗与钱。或许暂赊一碗半碗。聊可充饥。此举无施粥之名有救饥之实。煮粥之本日有所亏。则逐捐逐补。故延至经年。事半功倍。人皆称善。近乡仿行者不少。至二十九年常郡合属大水。特将粥店章程。由府通饬各属一体照办。一时郡属各乡城。仿照遵办者数百处。饥民便焉。全活无算谨拟粥店简便说如左。冀有心人采择行之幸甚。从来救荒之策。自恩赈抚恤外。莫善于煮赈。然煮赈虽善。要亦不能无弊。葢设厂煮赈。必俟远近饥口齐集。方可给发。不至日中必不得食。彼枵腹者恐不及待矣。且煮赈必按口给发。凡一家有数口者。不得不扶老挈幼而至。始则奔走恐后。继则拥挤争先。势所不免。其疲癃残疾。不胜奔走拥挤者。不得食也。此煮赈之弊也。故有心救荒者莫如去赈之名。而寓赈之实。于被灾之区开设粥店。减价发卖。较之煮赈其便有四随到随买不须等候。则无拥挤之患。其便一也。一人来买。两三家可以安坐而食。无事万人空巷。以致废时失业。其便二也。煮赈经费浩繁。难于久远。以故人人畏难。以煮赈一处之费。可以分设三处。以煮赈一月之费。可以延至三月。费少则易成三也。且显有赈饥名□。在自爱者或有甘心穷饿而不肯食。至于以钱买之则不以为耻矣其便四也。前于道光二十年无锡青城乡六一图曾行此法。周围十数里之内。人人称便已有成效。今岁水灾尤甚。民不聊生。好善君子。倘能放其大概。斟酌行之。或十里五里。随便开设粥店。以至麦熟为期。则起死肉骨。彼嗷嗷者均沾实惠于无既矣。谨将煮卖条规详开于左。
一每米一斗、加粉二升五合、煮粥百杓、
一煮粥须用新米、【南米最好】 粉米不拘、每粥一杓、定价四文、半杓二文、
一每作灶一副、头二锅煮粥、梢锅贮水、俟粥出锅后、即将梢锅滚水匀入头二锅内、便省柴火、
一粥米每锅须有一定之数、预先量准、将两锅米并在一处、用小缸水浸半日、
一头二锅须用极大者、名平三尺、梢锅次之、
一风箱要大。且要新、既省砻糠、出粥又快、
一煮粥水须用矾打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