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367-得一录-清-余治-第18页

徒二年。何以宪典久悬。并无一人念及乎此。岂人皆不犯耶。抑官长所不及耶。或深虑夫地保戚邻之告□。有索诈挟嫌诸弊反惹成多事耶。殊不知官长称为父母即当推父母爱子之心而痛革乎其父母杀子之习始则出示严禁。继则与绅士富户等。公议建堂立社设会。各随其俗所便而行。若绅士富户慨然乐善。则天良发见。岂有出钱以救他人之女。反欲吝钱以溺亲生之女。清夜自思必有不安。则富户之溺女亦可渐除矣。贫者又得所赡养。亦何忍为此灭绝天良之行。溺风不从此息乎。是以凝祉先生哀号求救于民之父母。其一种热肠。一片苦心。跃跃纸上。为民父母者能体好生以救生功德无边无量
  溺女之风。近世所在多有。而尤甚于穷乡僻壤。普望仁人君子留心积善者。务祈访问某地有此风俗。即可照此买命帖式随力举行。救得一命。即是一命的功德。勿曰吾地素无此风。遂忽焉不以为意也。【本地即无此风、即可推此法于他乡凡以救人性命为急。当不过分畛域】
△浙江绅士赵钺请通饬保婴会呈稿
呈为溺女伤伦。转呈江苏省保婴局规条。乞通饬各州县照仿劝办以全生命事。窃民间溺女。最为惨毒。顺治嘉庆年间。钦奉上谕。严行禁革。诚以天道好生。人情恶杀。亲生骨肉。忍心害理。足令见者惨目。闻者伤心。无如习俗相沿。遂成风气。各州县育婴堂多建设城内。乡村广远。抱送为难。贫乏之家。生育稍多。力难抚养。初生即行淹毙。浙东西各处皆然。视人命如草菅。实恶俗之急宜严禁者。窃思杀害物命。尚干天和。况溺毙婴孩。更乖伦理。有心者共切哀怜。而救全苦无善策。乾隆五十年。前任盛藩司撰戒溺女说数篇。剀切劝谕曾详奉 前抚宪通饬各属。初行时颇着成效。今事隔数十年。已废弛而不知有其事矣。近年江苏省无锡县青城乡绅士。创为保婴局。设法妥善。着有成效。今春绅士华嘉植等。已将规条呈蒙□江苏抚宪陆。 批示饬县刷印数百本。通饬各属。并移咨安徽省照办。诚善举也。该处绅士。因知浙省多有此风。思欲一体劝办。绅士余治特为远道来杭。将规条三百本。交与绅等。嘱令转呈。吁求 大人恩准通饬劝办。其推广利济之心。乐善而欲与人同善。绅等细阅规条。大旨在各就方隅设局。附近有欲溺女者。止其溺而许助钱米为抚养之资。约以五月为期。计费不及五千文。而可以救一婴之命。在贫家产女。因助而思留。因留而生爱。缘小儿养至五月后。嬉笑最动人怜。为母者乳哺己久。岂忍取诸怀而弃之。多有不肯舍离勉力留养者。是暂时资助显以阻其残忍之狠心而五月携持。隐以发其慈爱之天性。之死而致生之。盖以仁术而为援溺之权也。其有实不能留者。仍由局中妥为安置。或给人领养。或送入婴堂。半岁幼孩。较之初生血泡。易于鞠育。可保生全。事就近而易为费不多而易集至其余所议各条。悉皆妥善。法良意美。事可推行。恭维 大人全浙福星。痌癏在抱。勤求民隐。泽被苍生。凡此呱呱生命咸在矜全胞与之中为此翘首慈云。代为呼吁。谨将余绅士交到规条又抄录前任盛藩司旧案。一并据情转呈。伏乞 大人俯赐核准通饬浙省各府州县查照劝谕各乡村镇乐善之人。各于本处就近照仿办理。其中有因地制宜之处。尽可酌量变通。但能多一处之局。即多救一处之婴。若一村能保得一二婴。推而至十村百村。婴命之得获生全不少。悉出自 大人再造鸿恩。至闻劝听从者。固应给之以利。而残忍不遵者。仍宜治之以法。并恳饬各州县出示严禁。有犯必究。惩劝并行。于以挽浇风而全生命。仰副 大人诚求保赤之慈怀。绅等不胜感颂之至。再浙省温衢各属。溺女最甚。该处多与闽省连界。从前魏总宪原折指称福建有溺女之风。如蒙移咨闽省。一体照办。俾仁风通被。闿泽旁流。功德尤为无量。谨呈。
  巡抚浙江部院梁 绅士赵钺等呈批贫民鞠育无资。辄将所生婴女溺毙。最为惨忍恶习。据呈请照苏省准行规条。通饬劝捐给资抚养。系为保全生命起见。洵称善举。候札布政司。通饬各属。妥议照办。仍出示严行谕禁。并候移咨福建抚部院转饬。循照办理。规条抄案存 道光二十七年秋月。
△附禀请江苏巡抚通饬保婴规约批
江苏巡抚 陆绅士华嘉植等所禀设局保婴洵属善举。已将章程札行苏藩司。移会江藩司。通饬各属一体照办并饬该县将章程刷印数百本送司通颁一面详由督部堂衙门。咨会安河循办。道光二十七年四月初一日批
△保婴会记事
予于道光二十三年。就本乡十数里之内。议举保婴会。缘吾乡溺女成风。效尤日甚。甚至男孩亦溺。且甚至有力者亦溺。不特贫户也。因再四熟商。集一善会。就贫户之欲溺者劝令勿溺。准生产后报明。每月助白米一斗钱贰百文。以五月为止。五月之后。如果不能养。方为代送育婴堂。其会以三百六十文为一会。每人自一会起至十会百会各从其力。每春秋两举。焚香祀神。醵分作会收钱存公。以便给付。自此人多感化。留养遂多。自二十三年四月起。至今十余年。每年因助而留者多则百余名少则六七十名。此外又有因捐而留养者。即如予族弟志宏。在苏生理。连养三女。第四胎又产一女。妻气忿。提所产女淹于浴堂。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