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由勤俭中出来。种种奸盗诈伪。都从不勤不俭中流弊天下道理虽多。看来这二字。也尽该括得尽了
●得一录卷二
保婴会规条
○保婴会规条【无锡青城乡原本 】
卷二之一
天下最惨者莫如杀生。物命且然。何况人命。近世溺女之风。各直省乡里小民所在多有。呱呱堕地。即付沉沦蔑理伤和。莫此为甚。育婴堂既不能强之必送。而救援之法穷矣。穷则宜变。变则可通。此酌助贫户之法。所以为救婴最上法门。窃愿为普天下千百万婴孩哀号乞命于海内仁人君子也。述保婴会规条
保婴会缘起
规条
附救溺婴新法(见湖南桂阳州邓锡范先生种子集中)
浙江绅士赵钺请通饬保婴会呈稿
附禀请江苏巡抚通饬保婴规约批
保婴会记事
保婴会约序
浙江程大中丞严禁溺女并酌定嫁资示
明同安教谕金星徽上两台风俗书节畧
保甲乡约兼禁溺女法
广信康太守设立婴长责成稳婆以拯救女婴序
金溪县严禁溺女示
附丰城六文会法
江山蔡广文英拟劝救溺女法
培元堂劝育女说
彭南畇殿撰济溺说
附溺婴微验
遂安生生会小引
梁敬叔劝戒近录记浦城蜜浸
救命俗说
附保婴会说
桐乡严比部善后局举行保婴会序
百制府通饬稿
江苏藩宪王通饬札
苏城遵办保婴会启
△保婴会缘起
邑城例设育婴堂。收养遗孩。仰见我朝爱育黎元保赤全生之至意。法良意美。诚盛典也。但四乡窵远。跋涉为艰。【贫者每惜小费入城路远每多惮于抱送】 故贫乏之家。生育稍多。廹于自谋生计。往往生即淹毙。相习成风。恬不为怪。【世俗美其名曰嫁之、又曰度他人身、习以为常、无人劝□】 不特生女淹。甚至生男亦淹。不特贫者淹。甚至不贫者亦淹。转辗效尤。日甚一日。【有一家连淹十余女者。有每村一岁中淹至数十女者。居乡目击。惨不忍言。】 堕地呱呱。遽遭戕害。宛转水中。良久乃寂。闻之酸鼻。言之痛心。呜呼。孰非父母。孰非骨肉。竟至忍而为此。岂必其本心之酷毒哉。习惯自然。故不自觉其残忍至此耳。虽然。天心好生。人心恶杀。有心积善者物命尚思买放。何况人命。居乡之士。目见耳闻。日坐视其死而不之救。咎将谁诿。【此事城中士大夫及乡镇绅富皆未必周知、须留心访问贫妪乃得其详、】 此所以不得不为之呼号求救于四方仁人君子也。查向来善举。育婴堂之外。有留婴接婴等堂。为乡民递送婴孩。洵为善举。但初生即为抱送。恐小小血泡。一经跋涉。未易保全。今特仿苏东坡先生黄鄂救婴。及彭南畇殿撰济溺说之意。变通其例。用酌助钱米一法。令其自养。以补育婴堂之所不及。集成一会。名曰保婴。凡乡里有生育男女。果系极贫而不能留养者。局中例给钱米半年。令其暂养。如万不能养。再为设法安置。或代送婴堂。全其性命。庶使为父母者。因助思留。因留生爱。幼孩日长。怜念倍深。所费无多。保全极大。昔人有诗云。一言激切垂悲泪。万万婴孩在腹呼。仁人之言读之者犹怦怦心动。况目击其事者乎普望仁人君子。俯念孩赤无辜。人命至重。急为设法倡举。或劝或禁。庶几恶俗可挽。婴命可全。上合天心。下关风俗。出诸死地而生全之。其造福于儿孙者何可量耶。爰拟规条如左。以备有心者采择焉。
△规条
一集会之始。未及建堂。先就寺庙公所设局。各友分司。公举殷实老成者为会总。另举老成有才干者数人。或司季。或司察。或司捐。务须恊力同心。以图永久。
一集捐之法。或趸或零。或捐厘。或助田亩。各因地制宜。或一族公议。或一乡一图公议。经费愈多愈妙。务须齐心协力。以挽颓风。以保生命。
一保婴要会之举。因乡间溺婴者多。效尤日甚。特于极贫之户。酌助养费。以救一时沈溺之惨。所以补育婴堂之所不及。其尚能勉力留养者。不在此例。
一地方凡有生育男女。如果系极贫不能留养者。必协同邻右作保。到局报明。司察亲往查验属实。即给白米一斗钱二百文。此后凭票。每月照给。令其暂养五月。【此中长短多寡不妨察看情形随时通变】 五月之后。如果万不能养。方为设法代送婴堂。【如可勉力自养须力劝之或再给米二三月便可保全】
一局中设立底簿。初生到局报明。必将婴儿生月日时。及某姓某地某堡注明。司察查验婴儿。记其手足指螺箕若干。及顶发螺纹单双偏正。即给予票凭。填明应给若干月。两月后抱儿到局验看合符。或司察不时亲至其家看视。倘有病故。即日注销。其隐匿不报者。惟保人是问。
一极贫之家。凡有遗腹孤孩。有关嗣续。而无所依靠者。公议格外酌增。【或三年四年随时酌给】 则恤孤而兼敬节。于风教更非小补。
一贫妇生产后。或随时身故。婴孩无人乳哺。势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