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290-岳阳风土记-宋-范致明-第2页

水涸,昔人谓之干湖。水经谓之滃湖。秋夏水涨卽渺弥,胜千石舟,通阁子镇。
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
灉湖井,唐人尝称甘水,今荒秽不治,汲者亦少,当不逮昔也。
鲁将军庙,在会泉门外,乃鲁肃庙也。孙权使肃守巴丘,后人祀之 。
昭烈旣与肃画湘为界,遂筑地乌沙镇对垒,在州北六十里,俗谓之金门刘备城。
南楼阳公台皆见岳阳诗咏,今并无,遗迹可践。或云楚泽门,旧南楼也,今废 。
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岁常倾颓。滕子京待制欲为偃虹堤以捍之,计成而滕移郡,后遂不果。
江岸沙碛中有冶铁数枚,俗谓铁枷,重千斤。古人铸铁,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窍,径尺许,不知何用也。或云以此压胜,辟蛟蜃之患;或以为矴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举也;或以为置朩其内,编以为栅,以御风涛,皆不可知。
龙兴观故基,在太平寺东,旧有西阁,为登览之胜。见滕公诗咏,皮日休、陆龟蒙亦为观步之什。今治平寺江路,两山间林朩邃密,故基存焉,天禧中赐名天庆,昔时观名,因而冺没 。
白鹤老松,古朩精也。李观守贺州,有道人陈某,自云一百三十六岁,因言及吕洞宾曰,近在南岳见之。吕云过岳阳日,憩城南古松阴。有人自杪而下来,相揖曰,某非山精朩魅,故能识先生,幸先生哀怜。吕因与丹一粒,赠之以诗。吕举以示陈,陈记其末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明日陈行,留之不可。后年余,李守岳阳,因访前事,果城南有老松,以问近寺僧曰,先生旧题诗寺壁久巳摧毁,但能记其诗曰: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后为亭松前曰过仙亭,旧松枯槁,今复郁茂,得非丹饵之力邪。
隋末校尉董景珍率郑文秀共立萧铣为梁后,乃封景珍为晋王,文秀为楚王。今北庙董王庙,南庙郑王庙也。图经以郑王庙为巴陵令郑德璘,昔遇洞庭君者,非也。海眼池在嵩州夹,旧传濳通江海,今湖泥湮没,不复如昔。
紫溪台,亦曰紫荆台,在灉湖上。下有石,髙四尺,曰紫溪石 。
南庙乃孝烈灵妃、孝感侯庙。秦武陵令罗君用因督铁运,溺水死。其女挈弟寻父尸,不获,遂相继赴水死。邦人哀而祀之,谓之罗娘庙,灵响寖着,凡有舟楫往还,祈之利涉。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湖南马殷承制列姊在左,弟在右,元丰中始赐今封,岳人祷祠无虗日。旧在乌龟渡南,祝者以为不便,托言神意遂移今庙。按李濒寄远诗曰:化石早曾闻节妇,沈湘何必独灵妃,其意似与今闻差异。
董景珍、郑文秀旣立萧铣为梁,后筑台城南,今失其处。崔橹有登岳阳楼、云梦亭、夜登洞庭楼三诗,今云梦、洞庭亭楼莫知其处。
太平寺,旧传为屈原宅,葢屈原被逐寓此 。
广教寺,后唐永安寺,旧为圣善寺故基,昔吕云卿遇江叟于圣善寺,吹笛召洞庭诸龙,卽其地也 。
金鸡白石,在船场旧步,有金鸡翔其上 。
剪刀池,在郡城东北隅。或云池中有鼎耳,髙数尺,其中容人往来,上有识文,善泅者常见之 。
灵妃庙,有铜鼓,元丰中永庆庄耕者得之。圆口,方耳,下有方趺,皆古篆,云雷文,色正青緑,形制精巧,非近世所能为也。取置于寺。太守李观用耆旧之说,以为陆贾使南越,尝以铜鼓献之于庙,岁久失之,意其必此,遂移置庙中,方移置时,护持不谨,因误毁损,今巳不完。或云闻初获鼓时,同获铜铎一枚,以其完好,辇致礼部,今藏秘书省。鼓以毁坏,遂留永庆寺李观之说,似非其实。
沈亚之作湘中怨云:郑子况为岳阳太守,因上巳日,携家登岳阳楼,下望鄂渚,郑追想汜人,俄有所见,闻汜人歌曰:沂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袅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舟中人亦歌,非楼上之人所能辨。
洞庭湖岸有石井二,相去数百步,俗号秦皇井,其泉甚甘美。
阁子湖,本角子湖,语讹。以其在洞庭之角,故谓之角子湖。灉湖亦谓之阁子湖。杨行密以朩笼锁舟之地。或谓濒湖地卑,岁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谓之阁子湖。
湘州记云:岳州有昭潭,其下无底,湘水最深处。今岳州无昭潭,昭潭自属潭州 。
阁子镇有堤曰白荆堤,石壁潭在其下,亦谓之钓丝潭。其深莫测,夏秋水涨,一日之间或增或减。土人以为龙出入此潭。其间多蛟蜃,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堤上,戒往来者使陆行。
哑潭在白荆堤侧。岁坏,邦人方完筑,忽有大鲤鱼跃其中,役夫杀而食之,往往皆死。然濒江渔人不以鱼之长大为竒怪,但钓网不能制者皆杀之,不知此又何也。
《水经》云:“湖水广五百里,日月出没其中。”大抵湖上舟行,虽泝流而遇顺风,加之人力,自旦及暮可行二百里。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