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桓典;埋轮之志,无所愧于张纲。勉服宠荣,无忘职业。可依前件。(《文苑英华》三百九十五。)
张萱(见郎官金中,又见下。)
刘芬(见阴左棱,又见下。)
杨钊(见阴下层,又见下,又阴额知杂。)
《旧食货志》:开元二十五年,以殿中侍御史为水陆运使。《国忠传》:天宝初,擢授监察御史,骤迁检校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 《杨慎矜传》:天宝六载十一月,诏侍御史杨钊等同鞫慎矜狱。 《会要》(八十七):天宝四载八月,杨钊除殿中侍御史,充水陆转运使。
胡曼倩(见右棱。)
李彦允(见左侧,又见下。)
李彦超(见右棱。)
王维(见阴下层,又右棱,又阴左棱。)
柳奕
《旧礼仪志》(四):天宝十载正月,遣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广润王。(《大唐郊祀录》同。)
李抗(见左侧,又见下。)
崔伦(见郎官吏外,又见下。)
贺遂回
李宓
《旧玄宗纪》:天宝十三载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粮尽军旋,马足陷桥,为合罗凤所擒,举军皆没。 《南诏蛮传》:天宝十二载,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奏徵天下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宓将十余万,辇饷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属于路,天下苦之。宓复败于太和城北,死者十八九。《旧杨国忠传》:天宝十载,杨国忠又使司马李宓率师七万,再讨南蛮。渡泸水,为蛮所诱,至和城,不战而败,宓死于阵。国忠又隐其败,以捷书上闻。自鲜于仲通、李宓再举讨蛮,徵发皆中国利兵,然土风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人衔冤毒,无敢言者。
卢霸(见郎官封中补。)
崔审文
赵蕃
《旧李德裕传》:会昌三年二月,上令德裕草制处分回纥事,赵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护府。不言何官。 《唐摭言》:为等第,后久方及第,十三年有赵蕃。 李德裕有《与回纥扼斯可汗书》,称令太仆卿兼御史中丞赵蕃持节充使。
崔冲(见阴右棱,又左侧。)
吴□之(见郎官主外,疑是豸之。)
《旧韦陟传》:天宝十二载,杨国忠引河东人吴豸之谓曰:‘子能使人告韦陟,吾以子为御史。’豸之曰:‘能。’乃告陟与御史中丞吉温结托,欲谋陷朝廷。 《旧吉温传》:天宝十三载冬,杨国忠讽评事吴豸之,使乡人告韦陟馈吉温及权贵。
姚闲
贾彦璋(见阴下层。)
穆庭斐
卢铉(见祠中补。)
《旧杨慎矜传》:天宝六载十一月,诏殿中侍御史卢铉等鞫慎矜狱。 《新王钅共传》:卢铉者,本以御史事韦坚为判官。又为王钅共闲判官,后众疾其反覆,贬庐江长史,卒。 《旧吉温传》:吉温按杨慎矜,侍御史卢铉同其事。铉初为御史,作韦坚判官。又为王钅共闲判官,贬庐江长史,卒。
罗文信(见阴右棱。)
李乔年(见侍御。)
王
张晓(见监察。)
崔伦(重见。)
李抗(重见。)
蔡九皋(见阴下层,无考。)
蒋冽(见阴右棱。)
张光奇(见侍御。)
赵辉庭(见监察,无考。)
贺遂回
赵良器(见郎官仓外,又见下。)
源少良(见阴下层。)
王钅共(见左侧,又见下,又阴额知杂。)
《新杨慎矜传》:钅共为侍御史,由慎矜所引。 《旧传》:王钅共入台时,慎矜为台端,亦有推引。
卢执颜(见阴下层,又阴额知杂。)
郑审(见阴右棱。)
《会要》(八十六):开元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令两京道路并种果树,令殿中侍御史郑审充使。 《大唐传载》:郑公审开元中为殿中侍御史、充馆驿使,令每传舍立辰堠,自公始也。
杨恂(见郎官左中。)
阳润(见殿中。)
姚子彦(见殿中。)
邬元昌(见监察,又见下。钺案:《全文》有部《邬府君墓志铭》,文称唐故侍御史某之次孙,文虽不名,当是元昌也。文又称,长子颂,远北自维扬旋于海昌,则元昌当是海昌里人也。)
李光辅
王佶(见阴右棱,又见下。)
苏震(又见下。)
《元和姓纂》(十一模):虞部郎中、国子司业苏冰生震,吏部侍郎、河南尹。 《新苏诜传》:诜子震,以荫补千牛,累迁殿中侍御史、长安令。 王玙(见殿中,又阴下层。)《新传》:开元末,擢太常博士、侍御史,为祠祭使。(《英华》贾至有《授王玙祠部郎中并侍御史制》。)
任淳
王光大(见郎官勋中补,又见下。)
司马垂(见郎官户外,又见下。)
罗希奭(见阴下层。)
姜超□
蒋演(见阴右棱。)
吕指南(见左侧。)
郑章(见左侧。)
郑炅之(见郎官吏外。)
邵琼之(见监察。)
吴(见郎官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