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175-台湾雾峰林氏族谱---第9页

州刺史;迁侍御史,安抚洛州、广州等处。
国都公、字帝举、一字允平,隋任建安郡常侍参军。
玄泰公、字履贞,唐永昌元年,举茂才,策对第三名;拜内校文章博士,迁瀛州剌史。
万宠公、字圣公,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文学,累迁长史、饶州太守,改高平郡诸军事行高平太守。
韬公、字茂复,唐天宝三年,谏议大夫,迁礼部侍郎。
披公、字茂彦,唐莆田人。(「续书一览」即记李栖筠荐授太子詹事;子九人,俱为刺史,号九林)。
昌公、字茂吉,唐披公之弟也:笃学力行。隐居不仕。以子萍贵,赠中宪大夫。
勖公、字公懋,唐闽县人;大中元年,以开元礼登科,为吉州刺史。
苇公、字敏树,唐建初中,明经及第,授朝散大夫、西平太守,终端州剌史。
藻公、字纬干,唐贞元七年,擢进土;为闽省破荒初授客州支使、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使。
着公、字友直,唐贞元六年,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推官,终横州剌史。
荐公、旧名玄奴,唐贞元十二年,明经及第、登进士,初授衢州文学、守郊社令,历北阳令,终韶州刺史。
晔公、字若思,唐明经擢第,授沧州、景州司法;赐绯鱼袋,除通州刺史。
蕴公、字梦复,唐贞元四年,明经及第,复举孝廉,官侍御史,迁为蜀推官;后还京、除礼部员外郎,拜邵州刺史。
蒙公、旧名辟奴,唐荐辟奉,授孟陵主簿,累迁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终循州刺史。
迈公、旧名讽奴,唐光化二年,明经及第,初调循州与宁县主簿,累迁商州、雷州刺史。
蔇公、号四明,唐明经擢第,初授京兆参军、春秋博士,迁福唐刺史。
攒公、宇会道,唐莆田人;贞元中,为福唐尉,以孝闻(「唐书」有传)。
简言公、字欲讷,唐福清人;大中间,及第,官至漳州刺史。
谞公,唐闽县人;博学,善属文,隐居不仕,作「闽中记」十卷。
鶠公、字祥凤,唐长乐人;开元中,进士,为仓曹参军。
宝公,唐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着有「元和姓纂」。
滋公、字后象,唐闽人。会昌间,登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诚齐名;时称「雄诗、诚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慎思公、字虔中;唐莆田人。咸通中,登第,复中弘辞科;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升尚书水部郎中,后为万年县令。
嵩公、字降神,唐长溪人。干符进士,召除秘书省正字;黄巢乱,东归,观察使陈岩辟为团练巡检官,转度支使。后除毛诗博士,终金州刺史。
安公,五代福清人。以孝亲闻。
鼎公、字焕文,五代慈溪人;仕吴越,自镇海军节度使官,累迁至丞相。
仁肇公,五代建闽人,官至洪州节度使。
克已公,五代钱塘人;钱弘叔时,官通儒院学士,博学,善文章。
绪公,宋大中祥符七年,诏举草泽,州郡以公应,特授将仕郎、本军教授。
殆庶公、字希颜,举进士;累官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知明州。
石公、字介甫,宋瑞安人。当安石新政盛行时,公独以「春秋学」教授;乡闾学者称「堂奥先生」。
逋公、字君复,宋钱塘人。工书画,不求仕进。真宗嘉其高隐,赐以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五代克巳公,即其祖也。
从周公,宋潮州人;登进士第,累官浙东提点刑狱。
悦公,宋嘉佑时,官侍御史;乞假扫墓。仁宗问之曰:「卿,殷少师之后,家乘可得见乎』?悦取族谱以进,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谱首,敕曰:『卿珍重到家,可即回京』。又铃以御宝,赐诗二章以荣其行。
通公、字达夫,宋富川人。仁宗时,为御史,弃官归。素工诗,隐豹山邑,人名其山曰「山隐」、岩日「潜德」。
特公、字士奇,宋顺昌人。十岁,谒江南李璟,献所为文,授兰台校书郎。江南平,太宗以为长葛尉。天禧中,官至尚书右丞。仁宗时,进刑部尚书。与丁谓善,谓贬,公亦落职。知许州,还朝,以户部尚书知通进银台司;卒。
祀公、字卿材,宋南安人。天圣中,策进土,历知康、雅、泰、淄四州,所至有德政。
巽公、字巽之,宋海阳人。庆历中,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议曹;不就,南归。诵「易」,著书八篇,总名曰「易范」。
概公、字瑞文,宋福清人。举进士,知长兴县:其后历知连州、淮南军官,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着「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
积公、字公济,宋剑南人;官至大中大夫。
正华公、字君辅;事母孝,与六代祖林安,世称为「涌泉大小孝子」。
用中公、字择之,宋古田人。从朱文公学文,公尝称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谓为畏友。
伸公、字伸之,唐林攒之后。熙宁中,为永静幕官。程昉建实边之策,议开旧河新葫芦河于孟家口,遂为都水使者。
且公、字士明,举进士,为监察御史裹行;累迁殿中侍御史,终河东转运使。
从世公,宋长乐人。性好博济;治平中,至蒲,见同邑钱氏女筑陂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