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第二甲一十七名正七品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八十名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一乡试各省并直隶府州等处通选五百名为率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不及数者从实充贡
河南省四十名山东省四十名山西省四十名陜西省四十名北平省四十名福建省四十名江西省四十名浙江省四十名湖广省四十名广西省二十五名在京乡试直隶府州一百名
一会试额取一百名
一髙丽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一开试日期
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会试次年二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
殿试三月初三日
一三年一次开试
一于洪武三年乡试洪武四年会试
一各省自行乡试其直隶府州赴京乡试凡举各具籍贯年甲三代本姓乡里举保州县申行省印卷乡试中者行省咨解中书省判送礼部印卷会试
一仕宦已入流品及曽于前元登科并曽仕宦者不许应试其余各色人民并流寓各处者一体应试
一有过罢闲人吏娼优之人并不得应试
一应举不第之人不许諠闹摭拾考官及擅击登闻鼔违者究治
一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狥私取中违者许赴省台指实陈告
一科举取士务得全材但恐开设之初骑射书筭未能徧习除今科免试外候二年之后须要兼全方许中选
于戏设科取士期必得乎全材任官惟能庻可成于治道咨尔有众体朕至懐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按洪武三年庚戌始开科就试者乡举士百二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同考则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弘文馆学士睢稼起居注乐韶凤尚寳丞吴濳国史编修宋濓而序録出于濓中式士未及会试悉授官
四年京畿乡试兵部尚书吴琳国子司业宋濓濓仍为序寻合诸省之士会试凡二百人中式者百二十人知贡举官特进中书省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主文礼部尚书陶凯前翰林侍讲学士潘庭坚考试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国子司业宋濓吏部员外郎原本前贡士鲍恂掌院吏部右侍郎顾贞监试御史孔希鲁宋圭提调兼印卷礼部尚书杨训文同印卷中书左司郎中孙煜祖提调礼部侍郎秦文绎礼部主事姜渐受卷吏部主事林光弼弥封兵部主事许方誊録苏州教授贡颖之对读翰林应奉文字唐肃礼部主事张孟兼此外又有监门捜检巡绰镇抚供给主事及掌行科举文字省掾令史供给奏差等官廷试总调则前汪广洋胡惟庸读卷祭酒魏观博士孙吾与给事中李顾修撰王僎监试御史马贯徐汝舟掌卷工部员外郎牛谅受卷工部主事周寅弥封秘书监丞陶谊对读尚寳丞魏潜编修蔡玄提调前陶凯杨训文以官品考之尚书祭酒正三品侍郎侍读学士正四品给事中从四品左司郎中司业正五品员外正六品主事应奉修撰正七品编修秘书正八品
是岁取中俞友仁等廷试赐吴伯宗郭翀吴公达俱及第状元授员外郎余及出身俱授主事同出身授县丞会元亦授县丞髙丽生入试者三人唯金涛登三甲第五授东昌府安丘县丞余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之涛寻为其国相儒籍中者六十三人
六年谕中书省臣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徳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是年遂诏天下举人罢会试正月初八日河南解额内选四名第一人张唯年二十七其次王辉年二十八李端年二十一张翀年二十七二十三日山东解额内选五名第一人王琏年二十三其次张凤年二十八任敬年二十六陈敏年二十三马亮年二十五皆拜翰林编修又选国子监蒋学方征彭通宋善王惟吉邹杰等拜给事中于文华堂肄业命太子赞善大夫宋濓太子正字桂彦良分教之
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程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诗主朱子集传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榖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俱三百字以上次年礼部会试以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所考文字与乡试同乡试直隶府州县则于应天府在外府州县则于各布政司其举人则国子学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应之其学校训导专教徒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与居父母丧者并不许入试其中式者官给廪传送礼部会试考试官皆访经明公正之士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官二人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乡试四人会试八人文币各一表里提调官在内乡试应天府官一人会试礼部官一人在外布政司官一人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人在外按察司官二人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人在外府官一人收掌试卷官一人弥封官一人誊録官一人对读官四人受卷官二人皆择居官之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捜检懐挟官四人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凡供用笔札饮食之属皆官给之举人试卷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用纸十二幅首书三代姓名及其籍贯年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