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9-皇朝经世文续编-清-饶玉成-第60页

惑愚民。传习邪教。地方保甲及衙门差役。藉此可以收受钱财。地方官漠不关心。任其自然而不禁。间有一二牧令。欲求整顿。而祠宇之设。相沿已久。风俗之坏。比比皆然。一旦欲扫除净尽。几乎骇人听闻。深恐激而为变。不得不隐忍姑容。自兵燹以后。各城乡市镇。庙宇佛像。俱遭灰烬。趁此申明例禁。除社庙春秋报赛外。概不准别建庙宇。塑设佛像。庶根株永绝。无从借端生事。又目前急要之务。有关于人心风俗者也。
一城垣宜及时修整也。城垣之设。原以卫民。自承平日久。地方官辄视为寻常。任其坍塌而不顾。迨军务紧切。力筹防堵。竭蹙兴工。幸得完固。及肃清后。又复习为恬熙。不加保护。诚恐日久因循。又多倾圮。将来即议及修筑。必因工费浩烦。难以设措。试思从前变起仓卒筹划维难。正当趁此有基未坏之时。于松懈处培之使坚。缺损处补之使密。庶工省而费少。捍卫有资。民心自固。是亦地方之要务也。
一书差宜及时裁汰也。地方官衙门书差。原有定额。书吏中有经承。有贴写。差役中有班头。有散役。各有一定。此可以数计者也。而其身后办事。为之画策奔走者。卯簿上并无其人。此则不可以数计者也。若非于公事内营私舞弊。藉端讹索。何以存活。地方官岂能以一人之耳目。随时随事而自察之。现在地方甫就肃清。民事较少。银漕正供。又经减额征收。除身后办事有干例禁者。仍行严禁外。于各房中额设较多之书吏。亦尽可酌量裁汰。并词讼签差后。不得更有添差改差名目。至于征收银漕。所有粮书漕总收记书吏及巡查等差。俱应酌减。不得再沿旧习。是当戒于从前骚扰之弊。而目前所宜急除者也。
一厘捐宜及时整顿也。自军兴多年。无从筹款。不得已借资民力。封疆大吏。岂有不仰体  圣意者。必谓厘捐之无一非弊者谬也。然竟谓厘捐之一无所弊则不可。各省厘捐。在省局总办者类皆司道大员。固宜随时慎重。弊绝风清。由省城而各府各州县各乡镇各厘卡。各有委员。虽经各大吏择人而任。然其中已难保无喜事之人。渔利之习。自委员而下。各局各卡各有司事。自司事而下。各局卡各有书差。谓其中皆系安分守己。实心办事之人。尤未敢信也。厘捐之弊。最忌偷漏。于通津大路。设卡抽收外。各处支港汊河。设卡殆遍。谓如是而后可以收其利。不知如是则适以滋其弊。所谓利弊者。当通大局而计其得失。非仅执一隅以杜其趋避也。偷漏之原。半由于司事书差之贪婪。往往于正税之外。多方需索。则情有不甘又出于委员之怠惰。遇有商船到卡。不肯亲目查。任听司事书差之留难而不顾。竟有自朝至暮不能放行者。则势又苦其不便。情既不甘。势又不便。安得不思偷漏乎。然则禁偷漏当先禁司事书差之需索。委员之怠惰。是所以清其源也。不清其源。但遏其流。凡偏僻处所。皆设卡以伺之。一卡有委员。有司事。有书差。则各有经费。而偏僻处所。一日所抽之捐。不足以供一卡一日之用。则仍于通津大路所设之卡。支取接济。即使毫无偷漏。而以目前添出之经费。较从前漏收之商税。恐亦不甚悬殊矣。且弊有法之所及防者。有法之所不及防者。商船往来日久。与各卡司事书差。渐多熟识。竟有彼此勾串。以多报少。至偏僻处所。耳目所不及。竟可以得贿放行。合数十船之货。逐一抽之。正额本属无几。傥有一二船之货。私自走漏。所得更不足以偿所失。至厘捐章程有漏税者。查出后或罚十倍十余倍。所罚之款。除提出充公外。悉赏给查出漏税之人。于是皆以为利。遇有商船丛集。河道壅塞之时。来舟丁不能径至卡前。先于市梢港口停泊。听候查验。而巡查书差。捕风捉影。假公济私。辄指为漏税。以冀罚款之可以肥己。夫多一卡多一费尚可忍也。多一卡多一费并多一弊。不可忍也。罚十倍罚十数倍悉以充公。尚可为也。罚十倍罚十数倍。名为充公。实则营私。不可为也。为今之计。于各府州县地方。体察情形。凡偏僻处所。可以裁撤者。悉令就近归并。以节经费而杜私弊。并责令各卡委员。于货船到卡。亲自稽查。不准稍有需索留难。傥有勾串私放。及意图肥己。指为漏税者。从严惩办。至罚款务须平允酌减。一律归公。不准另有赏给。以绝营私。再厘捐一项。取之即毫无弊端。用之岂漫无节制。钱粮正供。俱有定额。而挪移侵吞。尚有流弊。于抽厘本无定数。应令各士于每月收税若干。经费若干。逐款申报该管厘局。即将各卡出入清数。按月申报省局。于收支各款。可否 饬下户部。明定限期。造册汇报。如有款目不清。收支各项。前后大相悬殊者。行文驳查。并逾限不报者。作何议处。庶不致漫无稽考。于捐务益昭慎重矣。以上各条。或深戒从前之非。亟宜振作。或恐贻将来之患。急为防维。既平易而可行。贵及时而自勉。臣前在籍年余。于地方情形。或目见耳闻所及。竭千虑一得之愚。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谨奏。
上沈中丞书节录   
陈宝箴
一曰饬吏治以苏民困。自来地方之盛衰由于州县。州县之贤否系于上官。上官者。以察吏为职者也。夫考绩固在询事。而官人先在知人。近今抚院之于属吏。一月凡六见。其所以求为察之道者。可谓勤矣。然其见也。鱼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