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隋[强](疆)梁。偏安各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论治篇一
孙鼎臣
五谷者人所恃以生也。食之过而病。攻其病而已。病愈则复食。人之常也。以为病者谷之为而绝之可哉。汉惩秦孤立。大封子弟。而有淮南济北吴楚之乱。宋惩藩镇。弱天下之兵。金人渡河。列郡瓦解。故鉴前事之失而矫之。当分别其利害。权其轻重而损益之。损之过其中。则必反受其祸。今夫吏职之不举。财用之不足。军实之不精。有国者之公患也。吾以谓皆不足患。惟士气不振。乃为足忧。士气者。国家之元气也。是气也。养之于数十百年之前。而成之于数十百年之后。非若吏职财用军实举而修之。可以旋至而立效者也。故善为国者。常宽而畜之不敢伤。谨而护之不敢犯。吾观于明。其士气可不谓盛哉。明自成祖而后。其君臣明贤。海内无事。独宣德宏治两朝暴君代兴。政出。强国大敌伺于边。权臣近幸恣于外。嬖妾奸珰煽于内。天下岌岌。势如缀旒。譬之于人。巨痈毒疽。屡溃屡作。然而不死者。元气存焉尔。骨鲠正色之臣。虽排斥诛鉏而不尽。忠肝赤心之士。虽放流戮辱而不衰。廷杖之血未干。而昌言踵至。狱户之尸方出。而谠谋复进。用能折奸回之焰。塞逆党之乱萌。虽有枭獍之姿。鬼蜮之谋。禁不得逞。钟虞不动。垂三百年。及夫天禄既终。大命已改。然而陷胸断脰。覆宗湛族。守节而不贰者。于天下。至于倡优庸。亦义不腼颜以求生。其遗残黎。崎岖于魑魅瘴疠之乡。飘荡于风鳄鱼之窟。终不肯背主负国。死而后已。乌乎壮哉。节义之盛。近古所未有也。宋苏轼有言。平居必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人。观于明亡。顾不信与。推原其由。则太祖有以诱导而养成之也。太祖设御史司紏察。给事中司封驳。而庶司百执事下至士庶吏卒。皆得言事。四海无不可言之人。百官无不有当言之责。耳目之所寄者广。而任言责者众。人人得以自靖。而惧被其责。故东仆而西起。前而后进。赓续不绝于代。天下之士闻风慕义。感慨奋发。争自树立。士大夫建言得罪。时以为。荣故虽折之以雷霆之威。怵之以碪斧之刑。而不为止。若太祖者。知立国之本者矣。论者徒见其末流之失。朋党交讧。谓明以言致乱。嗟乎。明之乱非一日也。向使土木北狩之时。豹房晏驾之日。西内静摄之际。泰昌天启厌代之年。老成魁硕之不存。危言正论之不作。奸人一摇足而天下去。明社之屋久矣。岂至甲申哉。门户纷争。言哤政杂。由于忠邪之并进而不分。白黑之两存而不论。此其主不明不断之咎。谓是以言致乱。何不思之甚也。嗟乎。世道隆而风俗衰。士不知名节之可贵久矣。天下之气靡然澌灭。不鼓舞激劝之。犹借口明季之失。以言为忌。不可痛哉。彼亦思天下之气。则何以靡然澌灭哉。当其初美言小数以牢笼天下。而巧文曲法以扞之。顾天下之豪杰。不可以尽缚。急之则将起而与吾竞也。故常优容宽假以柔其气。调停委曲以平其心。然后徐示之抑扬。阴用其予夺。要使天下知吾意之所向而止。故士未尝蒙显戮絓重罪。而已俯首结气而不得出声。不待雷霆之威碪斧之加。而天下已相率望风废然返矣。夫以雷霆之威。碪斧之刑。戮辱天下之士。天下莫不伤心。然而士乃愈奋而愈烈。不足以沮天下之气也。夫惟驭之以机权。日朘月削于怳惚暗昧之中。而无之可指。然后天下之气可以消亡而至于尽。故恶天下之士。而用机权以折之者。贤于戮辱。其实酷于戮辱。而人不知也。夫气犹水也。潴而节宣之。则渟泓奫沦。挹之而不尽。积土石障之。则郁怒薄射。溃而为患。患其溃决。知障之无益而益害也。易其术而杀之。水患平。而水亦旋竭矣。是何异于防疾而绝谷哉。谷者人所资以为元气者也。士者国所资以为元气者也。吾为绝谷者危。是以着其利害。释论者之惑焉。
论治篇二
孙鼎臣
天下者州县之积也。宰相者治之所由成。而州县者治之所从出。不可轻也。治天下者。养之教之而已。朝廷有养之教之之政。而不及于民。是州县之过也。川陕楚之变。民皆以州县为辞。州县者。民所望为父母也。今疾之如仇。而欲剸刃焉。其所由来远矣。岂尽州县之过哉。选之不精。任之不重。待之不宽。夫是以敝至此也。州县之途四。曰进士。曰举贡。曰捐纳。曰丞倅。举贡进士。困于记诵之学。而溺于科举之文。一日临人。腐儒老生低首听于幕友吏胥。即其聪明才杰之士。犹必磨以岁月。然后能稍习其事。及其欲有所为。而更调之符至矣。立贤无方。捐纳亦人才之路也。然甫入资而遽出宰。阶级躐矣。且彼之入资果何心哉。求以偿其欲也。奈何乎其以民之脂膏而为市乎。中唐而来。县令多取丞倅。然唐末之丞倅。士人也。今则捐纳出其中。吏员出其中。其人已尝毁廉耻而自屏于流外矣。其拔而出之者。皆巧于媚其上官。而忍虐用其民者也。千金之璧。使佣守之。如之何其可乎。吾故曰选之不精也。州县之上有府矣。其上又有巡守道。又其上有藩臬之两司。又其上有抚有督。一吏也。而监之者五六人。此一人者之性情语言动作。其顺逆皆足以为利害。其左右之人。以至佐史之属。其好恶皆足以为毁誉。其居与行之供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