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1-职官

45-居官日省录-清-觉罗乌尔通阿-第31页

因公来城之日。随时传见。或于公务之暇。各按乡镇轮流呼唤来署。每日或两三起。或四五起。约计一岁之间。可以传唤周徧。识认熟悉。每见则询以地方之有无凶盗事端。匪徒之有无出没窝藏。以及年岁之丰歉。风俗之俭奢。和颜悦色。开诚布公。使之有爱戴之意。而无畏缩之情。是盖推地方官一人之心。置于乡保千百人之腹。聚乡保千百人之见闻。为地方官一人之耳目。近搜远访。旁勾互稽。何患窃案之不破。贼窝之不除也哉。故清盗之源。要在查保甲得人也。
●居官日省录卷之三(卷首有逸文)
决狱
  人命
  盗贼
  奸情
○决狱
事迹
  格言
△事迹
阳明子讲学。有一属官自言心切于学。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阳明先生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学。尔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上去学。纔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无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有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事务繁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之言。竟不知审察。便随人意思处之。这些弊病。须细审察克治。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寔学。若离了事物。学却是落空。
  叶南岩知蒲州。有鬬者诉于前。一人流血被面。脑几裂。公见恻然。入内自捣药。令舁至幕廨中。委谨厚廨子及幕官曰。善视。勿令伤风。此人死。汝辈责也。其家人不令前。乃畧加审核。收仇家于狱。而释其余。人问故。公曰。因愤争鬬。此人不即救。死矣。此人死。即一人偿命。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干证连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鬬殴罪耳。且人情欲讼胜。虽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未几人愈。讼遂息。仁宗初临政。问辅臣。四方奏狱。不知所以裁之。如何则可。吕夷简进曰。凡奏狱必出于疑。疑则从轻可也。帝深以为然。故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
  王文正公初释褐。知江陵。狱有一囚。罪当死。公欲出之。竟夕不寐。翻勘案卷以求其生。至五更忽得生路。急趋出。引囚出狱。竟为平反。后入相。
  周文襄公忱阅一狱。有囚当死。欲活之无由。反复不安。形于愁叹。使吏抱成案读之。约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曰。幸有此可生。出之罪。后有人问公曰。囚皆凶恶者流。死之其罪也。公何为欲生之。公曰。曾子有言。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彼之陷于死也。岂得已耶。吾但觉悯之不暇。又何暇问其人也。
  韦仁寿性宽厚。为蜀郡司法。所论囚至市。犹西向为仁寿礼佛。然后死。
  张文瓘。字稚圭。摄大理寺。不旬日断狱数百事。抵罪者无冤言。偶有疾。囚为斋祷。愿亟视事。拜侍中。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子四人皆至三品。时人谓之万石张家。
  崔仁师按狱青州。州有谋反者。逮捕满狱。仁师至。止坐其魁首十余人。或谓其平反过多。仁师曰。治狱当以仁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也。万一悞有所纵。以一身易一囚之罪。亦所愿也。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无枉。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赵清献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抃独曰。造在赦前。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皆不死。众皆服。及知成都。剑州民李孝忠。聚众二百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或以谋逆告。狱具。抃惟坐孝忠以私造符牒。余皆得不死。京师为抃脱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卒无易也。召为侍御史。卒谥清献。
  梅衡湘初仕固安令。县多中贵。狎视令长。一中贵操豚蹄饷梅。乞为征债。梅为烹豚置酒。召负债者诃之。负者诉以贫。梅叱曰。贵人债。敢以贫辞乎。今日必偿。徐之死杖下矣。负者泣而去。中贵恻然。梅觉之。乃复呼前蹙额曰。吾固知汝贫甚。然无如何也。亟鬻而子与而妻。虽然吾为汝父母。何忍使汝骨肉骤离。姑贷一日。归与妻子诀。此生不得相见矣。负者闻言愈泣。中贵亦泣。破劵而去。
  盛吉为廷尉。每至冬。罪囚当断。妻执烛。吉持丹笔相对垂泣。妻谓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不可滥入人罪。殃及子孙。视事十二年。天下称其平恕。庭树忽有白鹊来。止其上乳雏。连年不去。人以为祥。后生三子。皆任州郡。殷棠川曰。所贵执法者。非徒曰不轻纵舍云尔。邮罚弗丽于事。必据律原情辩正之。虽微罪不妄加人。斯为执法也。
  益州刘府君为连江尉。时民有冤狱。十余年未决。郡守属刘讯之。刘虚心推询。曲直遂判。及升任。直者候于建州。屏人告曰。异香数斤。聊为长者寿。发视。乃黄金也。刘谢曰。君事本直。我为直之。非私君也。敢以公事受私赂乎。坚辞不受。后二子原父贡父。皆致高位。
  湖州姚秋农先生。已未元旦。其同郡某梦至一官府。闻喧传曰状元榜出矣。朱门洞开。两绯衣吏擎二黄旗出。旗尾各缀四字曰。人心易昧。天理难欺。醒后。亦不知为何语。及胪唱。姚为第一。人有以此梦告之者。先生思之良久。瞿然曰。此先世高祖某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