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易混淆不可不详辨之不知辨仄声之清浊则有以啌嘡平上去入为五声如方以智之切韵声原谓上
去入有同声之字如梅膺祚之切韵直图者矣不知仄声最浊似最清之浊则有同位分两声如邵子皇极经世近揆与干虬分隶两位者矣不
知辨入声之清浊则有呼彻辙同音如韩昌黎之讳辨者矣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六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七 天文略一
天文略 【一】
(臣)等谨按周官推步掌于冯相氏占变掌于保章氏各有专司故司马迁史记分为八书之二古者小民咸识天象仰瞻星汉用知时
节而趣耕作夏小正月令诸书示农事女工勿怠缓也而律设科条私习天文有禁乃以绝民间或妄语禨祥是二者又有宜讲求不宜讲求之
别矣然施之于用虽二事苟溯而上之日月星运行有常其为体也则一郑志录步天歌兼及其注文继以晋书所列天汉起没十二次度数州
郡躔次又参以隋书所列七曜述是数者为天文略原序称歌辞句中有图言下见象不语休祥而注内仍不免涉灾祥休咎至若十二次宿度
杂举刘歆费直蔡邕三家则由未解岁差故存其殊致莫之折衷其以郡隶州国也如曰燕幽州而所隶有西河上郡北地此三郡实古雍州曰
卫而配以并州下列安定天水陇西酒泉张掖武都金城武威敦煌此九郡远出雍西曰魏而配以益州隶广汉越巂蜀郡犍为牂牁巴郡汉中
于下寔非魏之疆土曰秦雍州而所隶乃云中定襄雁门代郡太原上党又属战国时赵域使星野别得之创闻岂地名亦可东西淆互如是盖
天文一事非其所长至周官星土之说尤失传已久汉以来悉属附会而欲成全书固不可阙而不载是以徒袭旧史未能择之精语之详也今
更为目十曰星见伏昏旦中曰列宿十二次曰星象曰黄道宿度曰七衡六间曰晷景短长曰北极高下曰日月五步规法曰仪象曰漏刻或补
前书阙遗或广所未及凡占变推步不与焉考自唐虞以来下迄元明见于六经史籍有关运行之体者约而论之着于篇
星见伏昏旦中
列宿十二次
星象
黄道宿度
○星见伏昏旦中
尧典举四仲月昏中之星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夏小正从而广之以纪候正
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三月参则伏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汉案户初昏织
女正东乡斗柄县在下则旦八月辰则伏参中则旦九月内火辰系于日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唐虞夏相承未远故火中并系之
仲夏五月而春秋传张趯曰火星中而寒暑退则季冬十有二月寒退旦中季夏六月暑退昏中也凡星未中见而东升过中乃西流周以夏正
之六月昏火中故豳诗曰七月流火此岁差之大较周语虢文公曰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单子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
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左氏春秋龙见而雩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
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申丰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火出而毕赋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仲
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
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
中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
回于天考验岁差积而踰二千年列宿部星右移一次其见伏昏旦中后一月是以周人所言与尧典夏小正殊下至于唐复改月令以表其时
之星候孟春日在虚昏昴中晓心中仲春日在营室昏东井中晓箕中季春日在娄昏柳中晓南斗中孟夏日在昴昏翼中晓牵牛中仲夏日在
参昏角中晓危中季夏日在东井昏氏中晓东壁中孟秋日在张昏尾中晓娄中仲秋日在角昏南斗中晓毕中季秋日在角昏牵牛中晓东井
中孟冬日在房昏虚中晓张中仲冬日在箕昏营室中晓轸中季冬日在南斗昏奎中晓氐亢中虞夏冬至日在虚殷在婺女周在牵牛汉以后
在斗元在箕凡日躔所在其星同日出没谓之伏去日半次而后朝觌距日四分天周之一昏旦正见于南方是为中星以周秦上校虞夏星候
差及一次至元明差及二次矣
(臣)等谨按星见伏昏旦中古今不同由于日躔所在之宿验之分至岁有差移大概近七十年而差及一度踰二千年而差及一次唐
虞时春分日在胃昴之间故鸟中夏至日在七星故火中秋分日在氐房之间故虚中冬至日在虚故昴中夏小正于正月首云鞠则见大戴礼
记兼载其说曰鞠者何也星名也自汉以来天文志诸书无所谓鞠星者鞠当为噣诗释文引尔雅噣谓之柳今尔雅噣作咮噣咮本一字异体
虞夏正月日躔奎娄奎娄西没故柳东升诗召南三五在东毛传云三心五噣郑笺云噣在东方正月时也可以订正鞠为噣字传写之讹又四
月言初昏南门正至十月言初昏南门见南门二星在亢氐之南四月日躔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