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0-政书

48-续通志-清-爱新觉罗弘历-第2468页

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既葬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约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
安且成矣所著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子伯温
邵伯温
邵伯温
伯温字子文司马光等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宋果而卒后以河南尹与部使
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初蔡确之相也哲宗新立邢恕自襄州移河阳诟确谋造定策事及司马光子康诣阙恕召康诣河阳
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巳诺之伯温曰恕倾巧或以事要公休若从之必为异日悔康竟往恕果劝康作书称
确以为他日全身保家计康恕同年登科第康遂作书如恕言恕盖以康为光子言确有定策功世必见信既而梁焘以谏议召恕亦要焘至河
阳连日夜论确功不休且以康书为证焘不悦会吴处厚奏确诗谤朝政焘与刘安世共请诛确且论恕罪亦命康分析康始悔之康卒子植幼
宣仁后悯之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
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谓伯温曰石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
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论及康节之学曰嗟乎吾于先生不能卒业也伯温曰先君先天之学论天地万物未有不尽者
其信也则人之仇怨反复者可忘矣时惇方兴党狱故以是动之惇悚然犹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寺元
佑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
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徼宗即位以日食求言伯温上书累数千言大要欲复祖宗制
度辨宣仁诬谤解元佑党锢分君子小人戒劳民用兵语极恳至宣仁太后之谤伯温既辨之又著书名辨诬后宗宁大观间以元符上书人分
邪正等伯温在邪等中以此书也出监华州西岳庙久之知灵宝县徙芮城县主管永兴军辉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
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请罢岁输泸南诸州绫绢丝缗数十万以宽民力除知兴元府遂宁府邠州皆不赴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
史斌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除利路转运副使提举太平观绍兴四年卒初雍尝曰世行
乱蜀安可避居及宣和末伯温载家使蜀故免于难伯温尝论元佑绍圣之政曰公卿大夫当知国体以蔡确奸邪投之死地何足惜然尝为宰
相当以宰相待之范忠宣有文正余风知国体者也故欲薄确之罪言既不用退而行确词命然后求去君子用心也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
忠直有余然后恶巳甚不知国体以贻后曰搢绅之祸不能无过也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墓曰以学行
起元佑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著书有河南集闻见录皇极系述辨诬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三
子溥博傅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二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三 儒林传六
儒林传
宋 【四】
○宋四
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刘绚
刘绚字质夫常山人以祖荫为寿安主簿迁长子令督公家逋赋不假鞭朴而集岁大旱府遣吏视伤所蠲纔什仁绚力争不得封还其揭
请易之富弼叹曰真县令也元佑初韩维荐其经明行修为京兆府教授王岩叟朱光庭又荐为太学博士卒于官绚力学不倦最明于春秋程
颢每为人言他人之学敏则有矣未易保也若绚者吾无疑焉 【按名臣言行录云绚自髫龀时即从二程受学天性孝弟乐善不为异端所
惑谨附识】
△李吁
李吁字端伯洛阳人登进士第元佑中为秘书省校书郎卒程颐谓其才器可以大安及亡也祭之以文曰自子兄弟倡明道学能使学者
视效而信从者吁与刘绚有焉
△谢良佐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进士第 【按名臣言行录云授秦川教又尝为渑池令】 建中靖
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去监西京竹木场以飞语坐系诏狱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事有未彻则颡有泚与程颐别
一年复往见问其所进曰但去得一矜字尔颐喜谓朱光庭曰是子力学切问而近思者也 【按名臣言行录云良佐平生未尝千人在书局
亦不谒执政或劝之对曰彼安能陶铸我自有命在宋史不载谨附识】 所著论语说行于世
△游酢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与兄醇以文行知名程颐见之京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其学而学焉第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