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虞,悔将何及?况南有强敌伺隙而动,闻之得无生心乎?伏望陛下节从禽酣饮之乐,为生灵社稷计,则有无疆之休。」上览而称善,赐协赞功臣,拜武定军节度使,卒。
耶律阿没里,字蒲邻,遥辇嘲古可汗之四世孙。幼聪敏。
保宁中、为南院宣徽使。统和初,皇太后称制,与耶律斜轸叁预国论,为都统。以征高丽功,迁北院宣徽使,加政事令。四年春,宋将曹彬、米信等侵燕,上亲征,阿没里为都监,屡破敌军。十二年,行在多盗,阿没里立禁捕法,盗始息。
先是,叛逆之家,兄弟不知情者亦连坐。阿没里谏曰:「夫兄弟虽曰同胞,赋性各异,一行逆谋,虽不与知,辄坐以法,是刑及无罪也。自今,虽同居兄弟,不知情者免连坐。」太后嘉纳,着为令。致仕,卒。
阿没里性好聚 ,每从征所掠人口,聚而建城,请为丰州,就以家奴阎贵为刺史,时议鄙之。子贤哥,左夷离毕。
论曰:景宗之世,人望中兴,岂其勤心庶绩而然,盖承穆宗 虐之馀,为善易见;亦由群臣多贤,左右弼谐之力也。室昉进无逸之篇,郭袭陈谏猎之疏,阿没里请免同气之坐,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贤适忠介,亦近世之名臣。女里贪猥,後人所当取鉴者也。
※校勘记
一∶ 一日毕功 一日,疑有误字。似是一旬或一月。
二∶ 就第授中京留守 按考异,中京疑是南京之讹。叁卷四八※校勘记<三>。
三∶ 三年为西北路兵马都部署按纪保宁三年七月,以北院枢密使贤适为西北路招讨使。
第八十卷 列传第十
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耶律八哥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
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馀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
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叁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 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
重熙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绸帛,食不重味,月俸有馀, 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馀年,裨益为多。
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乾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薨,<一>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邢抱朴,应州人,刑部郎中简之子也。抱朴性颖悟,好学博古。
保宁初,为政事舍人、知制诰,累迁翰林学士,加礼部侍郎。统和四年,山西州县被兵,命抱朴镇抚之,民始安,加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与室昉同修实录。决南京滞狱还,优诏褒美。十年,拜叁知政事。<二>以枢密使韩德让荐,按察诸道守令能否而黜陟之,大协人望。寻以母忧去官,诏起视事。表乞终制,不从;宰相密谕上意,乃视事。人以孝称。及耶律休哥留守南京,又多滞狱,复诏抱朴平决之,人无冤者。改南院枢密使,卒,赠侍中。
初,抱朴与弟抱质受经于母陈氏,皆以儒术显,抱质亦官至侍中,时人荣之。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於诗。
保宁间,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以正直称。乾亨初,宋师屡犯边,命为南京副留守,复拜翰林学士承旨。
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
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馀,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
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