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亮书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夏国为患小而缓,金人为患大而急。方其挫锐熙河,奔北延,秋稼未登,兵士困饿。阁下苟能仗节督诸路协同义举,虽未足尽雪旧耻,亦可驱逐渡河,全秦奠枕,徐图恢复矣。」亮不能用,遂由环庆入西夏。庆历后,夏国主尝以宾礼见使者,亮至,乾顺乃倨然见之,留居几月,始与约和罢兵。亮归,而夏之兵已蹑其后,袭取定边军。
明年,亮还行在。二月,金帅娄宿连陷长安、凤翔,陇右大震。夏人谍知关陕无备,遂檄延安府言:「大金割延以隶本国,须当理索,敢违拒者,发兵诛讨之。」帅臣王庶檄报曰:「金人初犯本朝,尝以金肃、河清畀尔,今谁与守?国家以奸臣贪得,不恤邻好,遂至于此。贪利之臣,何国无之,岂意夏国躬蹈覆辙!比闻金人欲自泾原径捣兴、灵,方切寒心,不图尚欲乘人之急。幕府虽士卒单寡,然类皆节制之师,左支右吾,尚堪一战。果能办此,何用多言。」因遣谍间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是岁,开封尹宗泽奏疏请北伐,且言乞遣辩士西说夏国,东说高丽,俾出助兵。
三年,知枢密院事张浚使川、陕,谋北伐,欲通夏国为援,奏请国书,诏从之。七月,浚西行,复以主客员外郎谢亮假太常卿,权宣抚处置司参议官,再使夏国。
四年正月,浚遣亮往,迄不得其要领而还。十月,环庆路统制慕洧叛,降于夏国。
绍兴元年二月,同州观察副使刘惟辅弃德顺军输款于夏,夏人拒不受。八月,诏以夏本敌国,毋复班历日。十一月,川、陕宣抚副使吴始遣人通夏国书。
二年九月,吕颐浩言:「闻金、夏交恶,夏国屡遣人来吴、关师古军中,宜令张浚通问,以扌覃其情。」是岁,余睹谋结燕云之人图女直,粘罕觉,欲诛之,余睹父子遁入夏国,夏人以其兵少不纳。四年十二月,吴奏夏国数通书,有不忘本朝意。五年,乾顺改元大德。
七年正月,吴奏西蕃三十八族首领赵继忠来归,用可扼西夏右臂。十月,伪齐知同州李世辅谋执金帅撒里曷归宋,不克,遂奔夏。世辅父母亲族在延安者,金人杀之无遗类。
九年,夏人陷府州。灵芝生于后堂高守忠家,乾顺作《灵芝歌》,俾中书相王仁宗和之。乾顺以世辅为静难军承宣使、延岐雍等路经略安抚使。世辅请兵,将报延安之役,夏主俾先讨别种酋豪号「青面夜叉」者,世辅擒之以报。乾顺乃为出兵,遣文臣王枢、武臣移讹等随之。世辅军至延安,撒里曷走耀州,世辅购得害其父母者,杀之东城。闻金人降赦,归宋河南地,乃说王枢等降宋。移讹不从,世辅抽刀斫之,不中;遂缚枢,命王韩护送行在。五月丙午,世辅以其众三千人归宋,授世辅护国承宣使、枢密行府前军都统制,赐名显忠。
六月四日,乾顺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仪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贞观十三年,雍宁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谥曰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子仁孝嗣。
仁孝,崇宗长子也。绍兴九年六月,崇宗殂,即位,时年十六。十月,诏还王枢及夏国之俘百九十人。十一月,仁孝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十二月,纳后罔氏。
十年,夏改元大庆。三月,诏胡世将与夏人议入贡,夏人不报。
十一年六月,夏枢密使慕洧弟慕濬谋反,伏诛。仁孝上尊号曰制义去邪。十一年九月,夏国饥。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岁大饥,乃立井里以分振之。十三年,夏改元人庆。始建学校于国中,立小学于禁中,亲为训导。
十四年,彗星见坤宫,五十余日而灭,占其分在夏国。
十五年八月,夏重大汉太学,亲释奠,弟子员赐予有差。
十六年,尊孔子为文宣帝。
十七年,改元天盛。策举人,始立唱名法。
十八年,复建内学,选名儒主之。增修律成,赐名《鼎新》。
二十八年,始立通济监铸钱。
二十九年,归宋官李宗闰上书言:「夏国副使屈移,尝两使南朝,以为衣冠礼乐非他国比。怨金人叛盟,夺其所与地。此其情可见。壬子岁,粘罕尝聚兵云中以窥蜀,夏人谓将图己,举国屯境上以待其至。今诚遣辩士往说之,夏国必不难出兵,庶足为吾声援,以图恢复。」书奏,不报。
三十年,夏封其相任得敬为楚王。
三十一年,立翰林学士院,以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俾修实录。金主亮犯四川,宣抚使吴檄西夏,俾合兵讨之。
三十二年,夏国移置中书、枢密于内门外。大禁奢侈。始封制蕃字师野利仁荣为广惠王。夏人闻金人南侵,以骑兵二千至蔡园川及马家才、秃头岭,将分道入攻,宣抚使吴命镇戎军守将秦弼说谕之。金兵败,夏人乃还。
乾道三年五月,夏国相任得敬遣间使至四川宣抚司,约共攻西蕃,虞允文报以蜡书。七月,得敬间使再至宣抚司,夏人获其帛书,传至金人。
四年,夏改元乾祐。得敬以谋篡伏诛。淳熙十二年二月,谍报故辽国大石牙林假道于夏以伐金,密诏利西都统制吴挺与制置使留正议之。
十三年四月,复诏挺结夏国。当时论议可否及夏人从违,史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