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以汉水为名。
〔三〕集解徐广曰:「三十二县。」
〔四〕正义以岐州雍县为名。
〔五〕正义塞,先代反。韦昭云:「在长安东,名桃林塞。」按:桃林塞今华州潼关也。颜师古云「取河华之固为阨塞耳,非桃林」。
〔六〕索隐因葬太上皇,改曰万年。
〔七〕正义文颖云:「本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蕫翳为王,更名曰翟也。」
〔八〕正义在黄河之南,故曰河南,即今河南府。
〔九〕正义以商帝盘庚国殷中之地,改商为殷,在相州安阳县,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百三十六里,故号殷王,都朝歌。
〔一0〕索隐韦昭云:「南郡县名。」
〔一一〕索隐地理志云六县属六安国。
〔一二〕正义孟康云「本南郡,改为临江国」是也。
〔一三〕索隐太康地理志云:「楚灭邾,迁其人于江南,因名县也。」
四月,兵罢戏下,〔一〕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二〕入蚀中。〔三〕去辄烧绝栈道,〔四〕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五〕「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六〕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七〕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一〕正义戏音麾:许慎注淮南子云:「戏,大旗也。」
〔二〕正义韦昭云:「杜,今陵邑。」括地志云:「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宣帝陵邑也,北去宣帝陵五里。庙记云故杜伯国。」
〔三〕集解李奇曰:「蚀音力,在杜南。」如淳曰:「蚀,入汉中道川谷名。」索隐李奇音力,孟康音食。王劭按:说文作「」,器名也。地形似器,故名之。音力也。
〔四〕索隐按系家,是用张良计也。栈道,阁道也。音士谏反。包恺音士版反。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
〔五〕集解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
〔六〕集解韦昭曰:「若有罪见迁徙。」
〔七〕正义跂音丘赐反。说文云:「跂,举踵也。」司马彪云:「
跂,望也。」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一〕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余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三〕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余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一〕正义音流。
〔二〕正义趣音促。
〔三〕正义上音悦,下音税。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一〕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二〕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三〕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四〕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五〕王吸〔六〕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七〕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八〕不得前。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
〔一〕集解地理志武都有故道县。
〔二〕正义今岐州县也。
〔三〕集解孟康曰:「畤音止,神灵之所在也,县名,属右扶风。」
〔四〕索隐按荀悦汉纪,令樊哙围之。
〔五〕集解音恶后反。索隐按表,欧以舍人从,为将军,封广平侯也。
〔六〕索隐按表,吸以中涓从,为将军,封清阳侯。
〔七〕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正义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
〔八〕索隐韦昭云:「县名,属淮阳,后属陈。夏音更雅反。」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一〕河上、〔二〕中地郡;〔三〕关外置河南郡。〔四〕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五〕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一〕集解徐广曰:「后曰京兆。」
〔二〕集解徐广曰:「冯翊。」
〔三〕集解徐广曰:「扶风。」
〔四〕集解徐广曰:「十月,汉王至陕。」
〔五〕集解晋灼曰:「晁错传秦时北攻胡,筑河上塞。」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新城〔一〕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二〕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三〕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