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目为实法。二六时中。将一句陈年公案。左猜右摸。苦挨瞌睡。便当工夫。甚至以打七为奇货。苦练为参禅。余昔与古雪兄。在显圣密和尚处。亦曾入此社火。而雪兄体弱多病。独亏他不顾身命。兀坐终宵。一时值彼昏沉。余以香板一打。彼遂连吐黄水数口。结冬期满。于自分中。依然没交涉。昔我释迦世尊。以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展转传至能祖。亦未尝有教人参究一事。后代知识。虽多设方便。不无利益。乃无奈钝根者何。反生种种穿凿。赚自悟门。何故聻禅之一字。早是强生节目。况容葛藤蔓引。而复云参究者乎。今飞子求指参究工夫。余只对之呵呵大笑耳。子不契。复以纸恳求开示。余曰开之即瞎。示之添头。何不看你眼里眸子。安在何处飞子拟议余曰。许汝参遍诸方。或时触着磕着。始▆老人言不虚也。倘或随今时流。认龟作鳖。被人以冬瓜印子印之。以当生平受用。非吾子也。见既不同岂能窥老人绳床上转侧时咳嗽者哉。飞子其勉之。
示亦愚禅人
学道须识学道方。识得方时休问道。含元殿里觅长安。古今多少迷颠倒。断除烦恼虽增病。迷头逐影病更狂。分别法尘知见立。现前历历失家乡。暗地追求钻鬼窟。千劫伶俜吃枉屈。心心要觅祖师心。孰肯将心当下歇。本无一物全体露。一物圆陀和用吐。今人不解杀活机。错梦南能 两路。或云随时方便示。大失祖师直指意。子今欲学祖师禅。刹竿踏倒翻身出。
师七十一诞晨讲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毕曰
昔日世尊降诞。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今日山僧。有手不能举。有口不能说。好生惭愧。故将经文。为众重添注脚。聊申诸仁者远来。为山僧庆祝。须知寿者原无相。大众恁么祝。前后三际断。古今不可得。若问未生前。开口咽喉噎。若问娘生后。对面不相识。别寻无位人。鼻孔即打失。毕竟是如何。吩咐东风为众说。便下座。
示禅律
禅无律。则妙行难操。律无禅。则玄微莫彻。禅非律。而僧俗浑淆。律非禅。祖灯谁续。各执一以废融。未免徐六之诮。僧俗浑淆。则三宝缺一。人天何所归向。祖灯不续直指宁传。是故鸡足山中。在昔禅律并行。犹加十二头陀之行。孰不知之。今时法末人讹。多习俗情。取鸡足之心。而弃鸡足之行。然心无表示。人天靡睹。行可目观。起生敬仰。是则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明矣。
○室中答问
贵州峨半胡居士问。参究做工夫时。还属妄想否。师曰若论参究。真妄不落。当做工夫时。只心心要明此事。真且不见。何处有妄可得。一知真妄。便落狐想。去道转远。如人钻火。尽力钻求。只要见火。宁暇顾其竹木钻具。及有得与不得之心哉。
碧江欧章臣居士。谒师就坐。师曰。居士入道久如。答曰。可以久则久。可以近则近。师曰。此中儱侗不得。毕竟有个时节因缘。答云。今日见和尚。便是入道之始师曰。吾道无门。居士向甚么处入。士无语。(有僧代云)。
弟子已蒙和尚摄受。臣云。弟子终日闭门了此心。为什么此心不可了。师曰。居士有心否。士云。岂得无心。师曰。有心即可了。
广州梁义倩居士。问云。不断酒肉。修得道否。师曰。说着修。即要断。
碧江苏电生居士问。金刚一经。切要在那一句上。师曰。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复问前后二偈。是同是别。师曰。前偈要人亲见法身。后偈欲人了幻即真。羊城霍用之居士问云。法身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未审向甚么处得见。师曰。向东圊头见去。
西湖净寺。五百罗汉像。被火焚 。有僧问瞎堂禅师云。既是漏尽罗汉。为甚么被火焚却。堂云。为伊有业识在。时识者。咸谓失旨。有僧问师。师曰。孤雁扑芦灰。进云。意旨毕竟如何。师曰。漏尽了也。
新塘居士湛翼周问曰。本来心性法。请师为指南。师曰山僧无法。无可与人。士曰。可有方便某甲处也无。师曰。喜怒哀乐未发之时。看取那个是你心性。士云。六祖所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汝本来面目。莫是者个道理么。师曰。似则亦似。是即未是。士云。未是之言。乞师再示。师曰。你不是我。士曰。娘生面目虽不同。者点灵光岂有异。师曰。犹须亲见始得。士曰。何曾欠缺。师曰。虽然不欠缺。争奈隔关何。士无语。
僧问。昔人问赵州和尚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后有问云。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此两转语。请和尚。为学人分析。师云。者汉固是个迷己逐物。赵州古佛。得称巧手。没凡圣量。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何也。不合恁么惑乱人家男女。令后来一队著有无汉。乱向有无边错会。
僧问。高峰垂问。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移。因甚么踏不着。
师曰。鹞子不污自顶。又云。指不相伤。
僧问。大彻底人。既脱生死。因甚么命根不断。
师曰。寐语作么。生死既脱。且问唤甚么作命根。
僧问。既是无孔笛。且道向何处下口吹。
师曰。教设问者汉。近前来遂向耳边一吹。
僧问。博山粟如禅师设问。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毕竟如何修证。
师曰。既无一物。何染何证。勿错会好。又若要证。饥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