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以两手执合欢梧桐花供养世尊佛令放下着志即放下左手之花佛又云放下着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佛又云放下着志曰某甲两手放下还教放下个甚么佛曰我教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志于此得悟盖根身器界无明烦恼总由三者而有若三者解脱则四相绝矣故予教人离去四者当在这里荐取。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至无一空过者。
经云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一空过者翠岩禅师曰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所以香积世界以香饭为佛事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翠岩这里只以出入息内供养承事三世诸佛无一空过者三世诸佛是翠岩侍者无一不到如一不到打三十棒诸上座还会么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也据此老所见大似亲得如来心传供养之理宝积经云无佛想无法想无僧想无人想无自无他想是则名曰供养如来然既无诸想则出息不涉众缘入息不居阴界矣吹万曰贫道无蓄物毕竟是这等供养。
五眼。
或则如来所具五眼众所见者唯知两青莲目为佛眼而彼四眼又在何处若谓一佛眼统之则先德注云肉眼碍非通之句难于佛分上说也且经云如来有肉眼是佛之肉眼果有碍而不通耶在凡夫之肉眼则可倘佛之所具似不可模胡放过关也吹万曰如来两目青眸不异凡夫以此能知四生六道升沉因果故曰肉眼佛性先天而天弗违谓之天中之天以此能知三界九地差别因缘故曰天眼如来具四智证六通遍无量身了三世事故曰慧眼如来自菩提场三七思惟转十二行法轮宣五时半满之教末后拈花直指妙心故曰法眼如来具足圆觉住持圆觉现八万四千相好光明藏身坐恒河沙世界刹海金莲故曰佛眼诸仁者要得具此五眼不可向外别求贫道吃茶时口上有眼背后摸枕子手上有眼夜行不踏水脚上有眼玄沙云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尽十方世界在沙门眼里汝等诸人又作么生看照咦。
弥陀经
若一日至一心不乱。
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者皆不定之辞即若有人或一日或二日之义一心不乱者有事有理事者谓先须敛念合掌正身端坐住想彼佛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心归依念佛相续不忘此心专注不为尘缘之所扰乱此事之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也理者此念佛之时审这音声从何处起及至念后看这音声从何处灭念者何人审者何人灭者是谁看者是谁参来参去参到参不得处忽然摸着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道这个原是自家有的自历劫以来不曾变此理之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也如或理事相融脱开对治则入门见弥陀出门遇释迦折伏摄受若指诸掌也吹万曰汝若不来东胜神州持钵西瞿耶尼吃饭入门见阿谁出门遇甚么。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经乃世尊演说弥陀乐上功德故不可思议其量而复举诸佛护念是经及持经之人盖此法利益广大所以诸佛称赞大护念者护其念也一念方萌万机齐出善恶好丑无所不为唯过去诸佛收一念复于天性护持不动自然定慧有常故名为经经者路也此是修行真常之路也弥陀释迦曾如此护念十方诸佛亦曾如此护念现在众生亦必如此护念故曰所护念经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只今护念者不知有过无过咦。
四十二章经
问沙门章。
经云佛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门云命在数日问佛言去子未能为道又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门云命在饭食间佛言去子未能为道又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门云命在呼吸间佛言善哉善哉子可谓真为道者矣妙明了曰一日无食则道绝矣前两者所言命在饭食与数目特重在接命之处鸟足为入道之旨所云呼吸圆者见吾子曰人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知阴阳之行度识魂魄之所居则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循环一息之顷而日月出入呼吸之微呼为阳吸为阴与天地同一妙用不必求之他也此正我命在我不由乎天故世尊深赞之者美其呼吸间未尝离道也即子思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然间之一字最要究竟凡人有呼吸(即有)出入有出入即有动静而曰间者乃非呼非吸而能随乎呼吸非出非入而能顺乎出入非动非静而能宰乎动静者也所以人之不可离道犹鱼之不可离水鱼可以须臾离水乎人可以须臾离道乎柰何空中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底游鱼忘却水为性命故鱼不识水鸟不识空人不知道者多矣古德云人身似乌鸦形身在虚空心在粪草若肯于粪草上拾得心回则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不枉摩腾竺法特来东上一过。
维摩经
诊脉说。
人只知维摩之病为病而不知维摩之所以为病何则薄伽梵演教庵罗树▆闸随心佛上拂拭无遮却有优娑塞微妙解脱存焉维摩诘应化毗耶离城现不可思议神通招提净行不无僧伽耶抖擞规则在焉二者得非真谛俗谛权柄乎故维摩之病自此出也众生从无始以来尝认为我心者乃客尘虚妄之心乍起乍灭属无常法非我心也尝认为我身者乃四大假合之身旋聚旋散属无常法非我身也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也惟不悟于此故众生病亦自此出也众生病故维摩亦病维摩病故释迦亦病释迦病故文殊亦病文殊病故随入室中大弟子亦病弟子病故阿难于罢席嘱累时亦病阿难病故鸠摩罗什于译经处亦病罗什既病故予今日亦病矣盖予之所病不在身心而在诊脉予以此经为四大身以释迦维摩文殊为精神气以文字句意种种相法为病夫如是不可无诊脉也犹虑乍入吾道者不得骨髓而按皮肤不察疚疣而味药饵睹丈室而不入遇狮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