盃耳。言其少也。
眾名末教
眾名者。即種種名也。經無名字。第八云王既沒已。其後是藥。或酢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異。次文云。譬如佛性。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獄。鬼。畜。人。天。男女四姓等。今記云。末教或恐以理為本。以教為末。又恐末字誤。應作喻。謂喻教多也。然又經中本以種種味喻六道耳。六道因迷佛性而有。學者更詳。
青出於藍
荀子云。學不可以已。青出之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注云。以喻學則才過本性也。又劉子云。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冰生於水而冷於水。寒使然也。鏡出於金而明於金。瑩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語。教使然也。
有覺德行
詩云。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注云。無競。競也。訓。教覺也。人君為政有大德行則天下順。
先同後異
世尊初學二仙。但至無所有處。又至非非想處。此先同也。後至尼連河邊即得涅槃。此後異。
五人中
三是父親。謂馬星。釋摩訶男。拘利太子。二是母親。謂跋提。十力伽葉。
著愛行者
母親二人也。以愛為淨。見太子勤行苦行。乃捨之而去。
著見行者
父親三人也。以苦行為淨。見太子受飲食蘇油及煖水。又捨之而去。
修禪著見行者
句。
擭
一獲反。手取也。
耶旬舍利
耶旬。此云焚燒。舍利。又云骨身。傳云。千[疊*毛]身火耶旬之。搜要記只作闍維舍利。
傳中分法
此句恐誤。搜要記中云。付法傳中先分為三。
半河方及
傳云。阿難乘般在河中流。
分與二國。上天下地
一分與帝釋。一分與龍王。一分與阿闍世王。一分與毗舍離國。
般遮于瑟
此云大會。傳曰。王舍大城有一長者。名商那和修。入海採寶。願作般遮于瑟。為佛如來造經行處。所為既訖可度出家。乃阿難所度。
現五百法門
法門乃是三昧耳。傳云。諸子見坐毱多牀已。咸生瞋忿。是何弊人處我師牀。欲驅令出。如須彌山不可動。欲出惡言。口自噤閉。而弟子憍慢未息。是時商那和修手指虗空。便下香乳。如是次第現五百三昧。問其名字都不了知。三昧力能現神通。
見淫女屠裂
突羅城有淫女。名婆須達多。有長者子共淫女宿。值有估客從遠方來。大賷珍寶求女交通。彼女貪其寶。殺長者子埋置舍內。其家眷屬至淫女舍。埋地得之。陳於王前。王取淫女。斬截手足。劓其耳鼻等。
滿丈六室
傳作縱廣六尺。高亦爾。
多密加之
潛化為弟子加被之。故云密。傳云。有一尼乾。邪見熾盛。毀謗正法。善能筭數。多欲化彼。往為弟子。就彼受術。不久習學皆悉通達。彼尼乾子出大惡聲罵辱於佛。多云。莫出斯言。令汝墮大地獄。若不見信。汝可筭之。尼乾推筭。尋見其身必墮地獄。即大驚怖。以五百偈贊嘆如來。改悔先罪。多又告云。以汝善業。死生天上。乾又下筭。罪滅生天等。
鳴欲刎首
用謝罪也。
賴吒和羅妓
彼國諸妓不解曲調。爾時馬鳴著白[疊*毛]衣入眾妓中。自擊鍾鼓調和琴瑟。音樂哀雅。
即以馬鳴佛鉢一慈心雞
傳云。馬鳴及佛鉢。一慈心雞。各當三億金錢。言慈心雞者。不飲蟲水。以水有細蟲故。又隣國聞雞鳴。則消滅怨敵而無闘戰。
又行禮塔塔為之崩
月氏國罽膩吒王。後時在路遊行。見外道塔七寶莊嚴。謂如來。塔前禮。稽首說偈贊嘆云。具足一切智。斷除諸欲障等二行半偈。其塔即時頹毀洎發。塔下果得尼乾尸。眾人嘆之。奇哉大王。
有剃髮師
傳中髮作鬚。乃為王剃鬚人也。王於一時命剃鬚已。時剃鬚師在王前立而作是言。我子端正。願大王以女妻之。王大瞋。汝是賤人。種性卑劣。云何我以女妻汝子乎。即便驅出。後更召來。言還如前。如是再三。王思惟曰。今此地下必有伏藏。故令斯人敢為此語。即便掘之。獲種種寶。王之智慧。其事如是。
神為肉身
化作。
三衣乞
乞本作乞。與棄同。
為嫂送食
傳云。眾中有一比丘。其嫂至寺持食餉之。淫火熾盛便共交通。犯重禁己。尋自悔責。處處遊行高聲唱言。我是罪人。不應復著佛法染衣。為惡既重必入地獄。當於何處而為救護。
即以銅鉒
鉒。竹句反。送死人之器也。
金字大品
用金寫也。傳又云。金字法華。
縣調
調。去聲。
犀節
節應作角。
二十五人
別傳。吳侍官.張達等二十五人。
配於五帝
五天大帝也。東方青帝靈威仰。配泰山。南方赤帝。赤帝赤熛怒。配衡山。西方白帝白昭短。配華山。北方黑帝汁光紀。配恒山。中宊黃帝含樞細。配嵩山。
八觸
未到定後。定心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