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4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宋-有严-第10页

凡夫。心想倒是。學人無學則無倒。彼文如何今銷之。若心想二倒在學人。乃思惑中倒耳。非見倒也。例如貪瞋癡是思惑。與見惑貪等有異。
只應更云六作
  舊論文云六受亦如是。今添六作。乃成記中空指。
如五百比丘
  或說無明是身因。或說愛無明是身因。乃至或說飲食是身因。
執急則斷乃至一槩用之
  斥比人用之也。今未知記王消何處文耶。若涅槃并疏。並不見執急之說。恐大論七十九有執管文。

  涅槃疏音姧。正應作姦。
智被真製
  製。尺制反。牽曳之義也。真字恐誤。應作愚。

  一號反。手取也。
有見佛者即為說滅
  增一阿含云。佛出世時。不度者令度。不解脫者令解脫。彼說滅六見之法。云何為六。言有我見。即說滅我見之法。無有我者。亦與說滅無有我見之法。言有我見無有我見。亦與說滅有我見無我見之法。復自觀察說觀察之法。自說無我之法。亦非我說亦非我不說之法。若如來出世。說此滅六見之法。
賢聖已來不曾殺婦人無他諸比丘問佛(云云)乃至兼談婦人諂誑之情
  又云。又我奔走能象馬車乘。此沙門行不暴疾。而我奔走不能及之。此必是如來。是時[寄-可]掘便說偈言。尊今為我故。而說微妙偈。惡者令識真。皆由尊威神。即時捨利劒投於深[塚-豖+凡]中。央掘入城乞食。婦人臨產甚難。見斯事已即往佛所白佛世尊言。我於向者入城乞食。見一婦人身體重姙。我作是念。眾生受苦何至於斯。世尊告言。汝今往彼告婦人言。我賢聖生已來。未曾殺生。持此至城之言。使此婦人胎得無他央掘。央掘依教向母人說。時母人胎即時解脫。記文難曉。以此正之。
止觀輔行傳弘決助覽卷第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助覽卷第二
丹丘沙門 有嚴 注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四
醫令嗽毒
  嗽。音速。吮也。吮。食允反。
亦須複推
  向作覆字也。若推者。如初句中相推。云若欲貪滅而貪欲不生者。為即為離。若即者。滅那能生。若離者。生而無因等。
故今文中不復委書
  三四句。論中不復具作句法。但令列初句。
對餘境時
  今論中且從六受一中論貪。若對餘五論之。又名未起。
通對十界。後若別起
  今文且從一界將已未對論。若餘界未起。乃是別論未耳。今遮此未。故云恐也。
乃至未貪欲心。非生非不生十六句
  餘三句令例初句。今為例作第四句。使前二句可作。應云為貪欲已。心滅。未貪欲心非生非不生。為貪欲已。心不滅。未貪欲心非生非生非不生。為貪欲已。心亦滅亦不滅。未貪欲心非生非不生。為貪欲已。心非滅非不滅。未貪欲心非生非不生。
何得亦具無等三句
  上問已未。只可論不生。何得具生。故今拒之。若如問意。只可論不生者。正生中只合論生。又何得論不生耶。
事助
  如方等歷幡壇道具中修觀者是。
觀柱緣生
  論云。梁柱椽棟名之為殿。上中下分和合名之為柱。片片和合故有分名。眾禮和合故有片名。除三分柱因緣名字。更無柱名等(云云)。
七識正因種
  彼經云。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此七識者非第七識之識也。此第七識乃了因種耳。今云正種者。疏引什法師釋云。欲界為一。三禪三空為六。合為七識住。所以然者。三惡苦多識不樂住。第四禪識色微故。又無想天識不樂住第四無色。以非想法微故識不樂住。隨識樂住即是法性。故得為種。已上止文。

  音佛。恕也。
因緣一法治邪癡故
  十二因緣治斷常癡。
若轉計者從此句生
  四句推無記不生。若轉計者。為無記滅已不生。為無記不滅不生。為無記亦滅亦不滅不生。為無記非滅非不滅不生。
起空屬空。起有屬有
  搜要云。非前二收。不出前二。或善或惡。或空或有也。
不善四句如無禁
  貪欲即是道等四句。

  苦沃反。五帝中第三帝也。史記云。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皆同姓而異國號。

  音原。
而孕
  所孕之子。謂不祥而棄之。遂名曰棄。乃周之始祖也。

  初覲反。毀齒也。
獫狁
  獫。本作玁。音險。狁。音允。皆畜種。故字從犬。
薰鬻
  薰。本作[打-丁+薰]。鬻。音育。夷名也。

  音延。此乃覆冠衣耳。應作綫。與線同。公羊傳云。中國不絕如線。
幾盡
  上巨依反。近也。謂近盡。
荒服
  荒遠之國也。東曰夷。南曰蠻。西曰戎。北曰狄。有不火食。衣以羽毛。都無禮教。

  胡甘反。嗜酉酒為樂。

  與啜同。
高陽之子
  顓頊。姓高陽氏。
五馬
  兄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