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我今能如是知亦如是行如是證任運如是觀智恒隨彌又彌明轉深轉固功德智顯故四十一位始末並如即大品云初阿後荼無二無別此是理具頓見頓修非謂不修而自進路名之曰修故經云煩惱即菩提結業即解脫生死即法身不待斷然後證故是頓故是圓也舉龍女答是事也終不以不修而自得果今且舉此事作答證其圓頓得而有積修之義者正是龍女初發心時一發一切發圓見中道理能依圓而修但於事戒緩而受於龍報而於圓乘急於彼法華中而現作佛事故於此生而速證圓位之義如此故不應別覓其證也如此說者可以意會之不可以事求之難云。
第三十疑問止觀中用氣治病文謂吹呼嚂呵噓[口*詩]皆於脣吻吐納轉側牙舌徐運心帶想作氣者疑云此等六氣一一作氣其如何等。
答如文○吹去冷鼻徐內溫並是一一作乃至[口*詩]去勞乏鼻內和補皆出於口門吹者其相如吹火法是鼻中徐徐納其冷氣內於腹中帶想者帶涼冷之想想其涼冷之氣從鼻湍入至齊輪繞香輪又還到鼻帶其涼冷之想想其氣出入所到一畢已又更作重吹重納取鉢中綃了覺以噓涼也是以一法也呼氣者依名作氣呼(虎胡反)呼法如此此經舉出盡後還出鼻中徐徐納同得體涼此兩氣共治乏用鼻內和補嚂氣亦如呼氣法盡氣任去依嚂名依氣治法如文呵噓[諿-耳+可]各依名呼召之即是也但依虗言呼喚依字呼之即是只為彼方言不同故未語耳又疑云各各作氣其如何者若勞乏即用吹呼氣治病及除風用嚂氣治一一依文用氣次一一和補但覺稍稍有効可即帶想除之補之是也又息有四伴如文細心推之即是無別法也又則則則勞則定言上三不是息守之則散則結即勞守息則定今應去上三伴守第四息大師果果之命人識知如文可解請細詳之即是又出入有盡有不盡者文具細委之非言示面對方決又云別運十二息者帶假想心若有上來六種疾病此吐納以吐六并納六共十二息以共治之帶假想者如冷須帶暖想若熱須帶冷想想此冷熱息到其病處此謂假想也故名依息帶想即能治病也然此六氣四伴十二息想如文已細作了若得之見文合得雖然甚難至難此須面對口決文字中傳示難會也知之。
六月一日天台山僧維蠲謹獻書於郎中使君(閣下)維蠲言去歲不稔人無聊生皇帝憂勤擇賢救疾朝端選於眾得郎中以恤之伏惟郎中天仁神智澤潤台野新張千里之幬再活百靈之命風雨應祈稼穡鮮茂凡在品物罔不悅服南嶽高僧思大師生日本為王天台教法大行彼國是以內外經籍一法於唐約二十年一來朝貢貞元中僧最澄來會僧道邃為講義陸使君給判印歸國大闡玄風去年僧圓載奉 本國命送 太后納袈裟供養 大師影 聖德太子法華經疏鎮天台藏賷眾疑義五十科來問抄寫所欠經論禪林寺僧廣脩答一本已蒙 前使李端公判印竟維蠲答一本并付經論疏義三十本伏乞郎中賜以判印光浮日宮丕冐遐裔恩流永劫道德日新煩黷 聽覽不任悚懼。
僧維蠲謹言
開士維蠲弘傳天台 智顗大師教教跡貫微妙門了最上乘旨繞諸經諸論之祕密得先佛後佛之定慧非天與玄機神授朗智雖白首枯心不能了達今維蠲上人者傳此教已十餘年決疑義如泉流導幽樞若氷釋聽者受者甚聞韶之甘利根鈍根同一雨之潤豁圓載之來叩答 彼土之遙仰兩地空齋一朝玲瓏仁智相逢一何盛也煙波萬里掬玄珠而還雲山巋然搖風期之念又二十載何其敻耶邁佩竹符於名嶽之下聆高僧之嘉話洗浙煩慮如揖靈泉深戁[言*甹]才不稱所請。
開成五年八月十三日朝議郎使持節台州刺史上柱國賜緋魚袋膝邁白
圓載闍梨是東國至人洞西竺妙理梯山航海以月繫時涉百餘萬道途之勤歷三大千世界之遠經文翻於貝葉鄉路出於扶桑破後學之昏迷為空門之標表遍禮白足淹留赤城遊巡既周巾錫將返懇求印信以為公憑行業眾知須允其請。
開成五年 月 日朝議郎使持節台州刺史上柱國賜緋魚袋漆邁給
付日本國經論目
大悲經三卷 新譯般若心經一卷 唐梵對書佛頂一卷 仁王經疏一卷 金剛經疏一卷 菩薩戒疏二卷 念經儀法一卷 隨自意三昧一卷 四十二字門一卷 小止觀一卷 華嚴義海二卷 華嚴還源觀一卷 華嚴十玄門一卷 注法界觀一卷 注止觀偈一卷 止觀科節一卷 止觀科文一卷 六妙門一卷 釋氏血脉譜一卷 修禪法行一卷 還源集三卷 佛窟集一卷 大師口決一卷 陳宣帝書一本 圓式論一本 義要一卷 中道因緣論一卷 形神不滅論一卷 法王詔一本 心王賦一本 答日本國問一卷
問釋籤云今法華是顯露等者對非祕密故云顯露於顯露七中通奪而言之並非七也別與而言之但非前六何者七中雖有圓教以兼帶故是故不同此約部說也彼七中圓與法華圓其體不別故但簡六此約教說也(已上文也)今尋文意若約與義則法華經同八中圓若爾此經亦為頓漸化儀攝之為不攝耶又約奪義則非八攝若爾者此法華經為何化儀為化法此義如何。
答玄文云餘經赴緣取益法華唯論布教之元意經云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誓以一乘化物也眾生根鈍未堪純一順十方佛於一乘道開出三乘八教接引調熟四十餘年八教未合不得稱意也今正是其時決定說一乘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如我昔所願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