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8-中国撰述史传部诸宗通传-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元-昙噩-第30页

甞以罪累。辱司此竈。其苦奚可量。今賴師說無生法。獲生天上。敢不致謝。由是世號破竈墮。有僧問云。某等久在和尚左右。未蒙和尚苦口相為。竈神得甚麼徑旨。便獲生天。墮曰。我即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無道理為伊處。僧無語。墮曰會麼。曰不會。墮曰。本有之性。為甚麼不會。僧禮拜。墮曰。墮也。破也。破也。
唐法藏
字賢首。其先康居國人。因姓康氏。幼知學佛。高宗時應名僧遷。參奘公譯事。頗以證義潤文筆受之任見稱。及天后置舘翻傳。首登入場之選。實叉難陀。以所賷華嚴梵夾。與義淨復禮出新經。藏。尤有力。後義淨專主譯任。偕勝莊大儀等。充證義。既而后召講新經。指鎮殿金獅子。以喻天帝網。十重玄門。海印三昧。六相和合義門。普眼境界門等。於是后曉。然開寤。得未曾有。遂緝其言。為金獅子章。行于世。聖曆二年十月八日。又詔講於佛授記寺。至華嚴世界品。講堂及寺中。地皆震動。都維那恒景表聞。有答詔。不錄。且甞以巧方便。示剎海。涉入無盡之指。則對懸十鑑於八方上下。中。安佛像。然一炬以照之則互影交光。重重映蔽。不可得而思議矣。
  始燉煌杜順以華嚴法界觀。傳弟子智儼。儼傳藏。其統緒之正如此。別疏般若心經。復號康藏國師云。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慧學
  傳宗科(三)
唐文綱
會稽孔氏子也。曾祖範。陳都官尚書。祖祀。祠部侍即考頂生貞觀間。拜尚乘直長。綱方孕。母却葷雜有頭陀行。婆羅門僧謂曰。佗日生男。終當紹隆三寶矣。自爾每聞空中香氣樂音。及娩白鶴鷄集。襁褓過午不求乳哺。十二出家冠年受具。尋詣道成律師。稟毗尼藏年二十五。為眾弘闡。年三十。登壇受戒。而四分之學。於是益振。久視中。天作淫雨。人有憂色。綱愍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於少時間豁然而悟。自爾蹤跡莫窺。幽明潛感。兆於集事。應乎遣言。左右恠之。綱曰夫真實無相。色塵本空。正覺圓常。大悲湛定。又何所疑哉。未幾詔與翻譯。長安四年。詔往岐州無憂王寺。等奉迎舍利。景龍二年。入內道場。行道送舍利還寺。入塔。是年於乾陵宮。授內尼戒。仍坐夏宮中。開四分。律。上悅為度弟子。賜什物綵帛等。因奏道場靈感事。六月七日。御書靈感寺額。遂以其地為寺。辟諸寺碩德隸焉。先天間。睿宗皇帝。從受菩薩戒。所得布施。悉付常住。開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壽九十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於寺側。北海李邕銘其碑。
唐道岸
姓唐氏。其先潁川人。晉永嘉南渡遷光州。遂世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學奮。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夢迦葉波有所教戒。且閱經所見。與夢中語合。由是慧解日進。而聲名日起。時初法師方以道德重揚。越俗號大和尚。岸從之。住會稽龍興寺。中宗朝。詔偕諸大德見內殿。寵遇隆渥。上因從受菩薩戒。詔圖其形林光宮。且製讚其辭曰。戒珠皎潔。慧流清淨。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學縱真典。觀通實性。維持法務。紀綱僧政。律藏冀以傳芳。象教因乎光盛。歷任白馬中興。莊嚴薦福罔極等寺。綱維之職。天下以為榮。錫賚山積雲委。俄還鄉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變。復二紀于茲矣。迫鍾漏之期。念釣遊之地。開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龍興。壽六十四。弟子。以禮葬。禮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誦至岸為天子師。動以墨敕從事。東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傳。繄亦岸之力歟。
唐玄覺
字明道。姓戴氏。永嘉人也。其兄宣。有名教庠中併與其二姪出家。居龍興寺。素業定。乃於所居之寺側。立禪室以進脩。既而因左溪朗禪師激勵。與東陽策禪師同謁曹溪六祖。初到攜缾錫。繞祖三匝。祖云。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行方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覺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覺乃具威儀參禮。須臾即辭。祖曰。返太速乎。覺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覺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覺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覺曰。分別亦無意。祖歎曰。善哉善哉。少留一病。時謂一宿覺。自是學者輻輳。化被天下。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終。端坐如入定。壽四十九。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陽。弟子慧操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刺史李邕撰文勒石。以紀行業。慶州刺史魏靖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後諡無相。塔號淨光。
唐元珪
伊關李氏子也。氣稟英特。體貌幽雅。永淳二年。遂登具。隸業閑居寺。即習毗尼。又寤禪旨於慧安禪師室中。於是結廬嵩嶽之龐塢以隱焉。景龍二年。有擁部曲。列儀仗。峨冠袴褶而謁者。珪意其非常。即謂之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曰師寧識我耶。珪曰吾觀佛與眾生等。豈獨於汝而起分別哉。曰我此嶽之神也。職能利害生殺於人。師安得等視我乎。珪曰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者則能壞。吾。吾本無生。汝焉能壞。神遽稽首再拜曰。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