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12-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续灯正统-清-性统-第151页

。者裡會得。方作得我臨濟兒孫。若會不得。切忌亂統。以拄杖旋風打散。
  問如何是理藏鋒。師曰。虗空撲落地。曰如何是事藏鋒。師曰。湖州蘿蔔宣州薑。曰如何是理事藏鋒。師曰。有水皆含月。無花不帶春。曰如何是俱不涉理事藏鋒。師曰。無手人行拳。
  問既是師子兒。為甚麼被文殊騎却。師曰。理能伏豹。
  問山嶽傾頹。為甚煙霞不散。師曰。捨大戀小。曰獨臨玉鏡。為甚眉目不覩。師曰。打破鏡來相見。
  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腦後看。曰與麼則飲光生面重開煥。殘榴飛處笑顏新。師曰。過那一邊。曰只如大悲千眼。阿那箇是正眼。師拈起拄杖曰。還見麼。曰傑侍者喚作破沙盆。還有報恩分也無。師曰無。曰恁麼則瞎驢滅却風猶振。臨濟綱宗千古威。師曰。賴遇闍黎。
  師於崇禎乙亥九月廿三示寂。塔全身於報恩。順治戊戌。遷葬荊溪海會之左。壽六十一。臘三十七。
紹興府雲門雪嶠圓信禪師
鄞縣朱氏子。年九歲。聞僧誦水鳥樹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語。遂知信向佛乘。二十九棄家。訪秦望禎山主。禎舉他心問僧。何處來。僧曰天竺。心曰。我聞有三天竺。你從那一竺來。速道速道。其僧茫然無對。師聞舉疑情頓發。次日拽杖登石。高聲提曰。從那一竺來。速道速道。忽然前後際斷。如空中迸出日輪相似。乃說偈曰。石貼背脊骨。翻身脇肋骨。仔細看將來。動也動不得。復喝曰。張三殺人。李四償命。次往天台。擡頭見古雲門三字。豁然大悟。述偈曰。一上天台雲更深。脚跟蹋斷草鞵繩。比丘五百無蹤影。若見他時打斷筋。遂返縛茅雙髻峰。一日謁雲棲。呈偈曰。不解西方不學禪。偶來塵世只隨緣。三間茅屋傍溪住。兩扇竹窓關月眠。碎盡衲衣那有結。養長頭髮欲成顛。自從會得西來意。白雪飄飄六月天。後參龍池。室中機契。萬曆乙卯。住靜徑山千指菴。崇禎戊寅。開法廬山開先。癸未。結制嘉興東塔。晚住雲門。僧問。如何是雙髻家風。師曰。一堆土竈。幾箇峰頭。曰大師法嗣何人。師曰。遠山終日看。雲裡鐵牛嘶。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破二作三。曰意旨如何。師曰。常言俗語。
  問月生雲際時如何。師曰。甚麼時節。曰樹凋葉落時如何。師曰。鳥不宿。
  問四大分散時。向甚麼處去。師曰。棺材裡。曰意旨如何。師曰。深埋黃土。僧禮拜。師便喝出。
  上堂。四十年來恁麼行。斬開碧落血腥腥。其中果有希奇事。獅子遊行不問程。稽首燈王如來。普願微塵國土眾生。同入般若波羅蜜門。大眾且道。般若波羅蜜門。作麼生入。舉拂子曰。鑒。
  陞座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信上座則不然。鲇魚水底聚。鷂子貼天飛。會得箇中意。成佛更無疑。崇禎乙亥。開府余大成司理黃端伯等訪師。請於徑山大殿。上堂。咄咄咄。徑山乃唐宋已來之徑山。擊拂子曰。八十一人。在此經過。非今日之徑山。非一日之徑山也。千年常住一朝僧。今日祖令當行。十方坐斷。且道。還有祥瑞也無。鐘樓生耳朵。佛殿又懷胎。黃公問。如何是鐘樓生耳朵。師拈起香曰。會取者箇。曰如何是佛殿又懷胎。師曰。產下也。黃禮拜曰。須是和尚始得。師乃曰。今承眾護法。命山僧登於此座。理荒殘之祖席。扶陳爛之頹綱。者箇喚作狗尾續貂。那管家家門前火把子。釣魚船上謝三郎即不問。媳婦騎驢阿家牽。道將一句來。還有人道得麼。良久曰。一拂擊開金殿月。萬家無箇不光明。
  即日赴齋於寒翠樓。齋畢師謂眾曰。山僧今年六十六。復輪指曰。丙丁戊己庚。良久曰。怪道把人牽來拽去。元來水牯牛入命宮。拕泥帶水。東觸西觸。雖然。且喜水足草足。
  一日示微疾。書訣眾偈曰。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氷霜。曉喫盃茶。坐脫去了。書畢擲筆而逝。當順治丁亥八月二十六日也。世壽七十八。臘四十八。全身塔於雲門右麓。
湖州府淨名抱朴大蓮禪師
臨安駱氏子。年十五。投青山妙嚴祝髮。二十二受具雲棲。久遊講席。一日自念。教相旨趣。雖有理會處。生死岸頭。全用不著。遂入徑山坐禪。三七日中。廓然洞徹。述偈曰。自幼失親孃。徧覓於他鄉。驀然一相見。更不再思量。解制往參龍池。問自遠趨風。乞師指示。池曰。老僧牙齒疎缺。師曰。親切處更乞一言。池據座。師喚侍者點茶來。池曰。上座不妨伶俐。師曰。某甲耳聾。池休去。一日辭去。池曰。老僧猶有語言未盡在。師曰。和尚言雖未盡。其意某甲巳知。池曰。且道老僧意作麼生。師便喝。池曰。再喝喝看。師轉身便出。池以源流拂子付之。
  住後僧問。佛是何義。師曰覺義。曰佛還迷否。師曰迷。曰既覺云何復迷。師曰不迷。又問作麼。曰也須問過。師拈棒打出。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蛺蝶穿華影。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掀眉掃白雲。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彼此無消息。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推窓看月明。
  熊魚山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舉茶盃曰。請茶。曰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意作麼生。師曰。脫殼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