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如是。中華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仰山起來打四藤條。師因此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歸宗下亦有大〔神〕佛。名智通)師曾到霍山和尚處。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禪佛。參霍山喚維那打鐘著。師驟步而去(此則按會元見兩處霍山。今依頌古併見一章)。
【標】無著文喜禪師(喜禾人也)
【評】【頌】【標】往五臺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師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牀。指繡墩命坐。翁曰。近自何來。師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師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眾。師曰。或三百。或五百。【標】師却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後三三。(評舉)翁呼童子致茶。并進酥酪。師納其味。心意豁然。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箇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喫茶。師無對。師覩日色稍晚。遂問翁。擬投一宿得否。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師曰。某甲無執心。翁曰。汝曾受戒否。師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無執心。何用受戒。師辭退。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師應諾。童曰。是多少。師復問曰。此為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師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別。【標】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
【頌】【標】咸通三年參仰山。頓了心契。令充典座。文殊甞現於粥鑊上。師以攪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殊乃說偈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一日有異僧來。求齋食。師減己分饋之。仰山預知。問曰。適來果位人至。汝給食否。師曰。輟己回施。仰曰。汝大利益。
【標】五觀順支禪師
僧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麼字。師作圓相示之。
【標】南禪無染禪師
僧問。無句之句。師還答也無。師曰。從來祇明恁麼事。曰畢竟如何。師曰。且問看。
【標】大安清幹禪師
僧問。從上諸聖。從何而證。師乃斫額。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羊頭車子推明月。
【標】雙溪田道者
僧問。如何是啐啄之機。師以手作啄勢。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甚麼處得箇問頭來。
【標】洪州米嶺和尚
常語曰。莫過於此。僧問。未審是甚麼莫過於此。師曰。不出是。僧後問長慶。為甚麼不出是。慶曰。汝擬喚作甚麼。
【標】雙峰古禪師
本業講經。因參先雙峰。峰問。大德甚麼處住。曰城裏。峰曰。尋常還思老僧否。曰常思和尚。無由禮覲。峰曰。祇這思底便是大德。師從此領旨。即罷講席。侍奉數年。後到石霜。但隨眾而已。更不參請。眾謂古侍者。甞受雙峰印記。往往聞於石霜。霜欲詰其所悟。而未得其便。師因辭去。霜將拂子送出門首。召曰古侍者。師回首。霜曰。擬著即差。是著即乖。不擬不是。亦莫作箇會。除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師應喏喏。即前邁。
【標】資福如寶禪師
【評】【頌】因陳操尚書來。師畫一圓相。操曰。弟子與麼來。早是不著便。更畫圓相。師於中著一點。操曰。將謂是番舶主。師便歸方丈閉却門(會元無出)增收僧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作入定勢。曰如何是諸塵三昧起。師曰。汝問阿誰。
○師有時坐良久。周視左右曰會麼。眾曰不會。師曰。不會即謾汝去也。
○問如何是玄旨。師曰。汝與我掩却門。
【標】芭蕉慧清禪師
【頌】【標】上堂。拈拄杖示眾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靠拄杖下座。
○上堂。如人行次。忽遇前面萬丈深坑。背後野火來逼。兩畔是荊棘叢林。若也向前。則墮坑壍。若也退後。則野火燒身。若也轉側。則被荊棘林礙。當與麼時。作麼生免得。若也免得。合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墮身死漢。
○僧問。如何是自己。師曰。望南看北斗。
【頌】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一不得問。二不得休。曰學人不會。師曰。第三度來。與汝相見。
【標】清化全怤禪師
初參南塔。塔問。從何而來。師曰鄂州。塔曰。鄂州使君名甚麼。師曰。化下不敢相觸忤。曰此地道不畏。師曰。大丈夫何必相試。塔囅然而笑。遂乃印可。
○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我却不知。曰和尚為甚麼不知。師曰。不可青天白日尿牀也。【標】師後還故國。錢氏文穆王。特加禮重。忠獻王賜紫方袍。師不受。王改以衲衣。仍號純一禪師。師曰。吾非飾讓也。慮後人倣吾而逞欲耳。
【標】黃連義初禪師
廣主劉氏。嚮師道化。請入府內說法。僧問。人王與法王相見時如何。師曰。兩鏡相照。萬象歷然。曰法王心要。達磨西來。五祖付與曹谿。自此不傳衣鉢。未審碧玉堦前。將何付囑。師曰。石羊水上行。木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