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易。便作變易解會。說不變易。便作不變易解會。藏曰。故知南宗實不可測。
○【標】有問。儒釋道三教。同異如何。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也。
【標】洪州百丈惟政禪師
【評】【頌】師問南泉。諸方善知識。還有不說似人底法也無。曰有。師曰。作麼生。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曰。恁麼則說似人了也。曰某甲即恁麼。和尚作麼生。師曰。我又不是善知識。爭知有說不說底法。曰某甲不會。請和尚說。師曰。我太煞與汝說了也。
【標】泐潭法會禪師
【頌】師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曰。低聲近前來。向汝道。師便近前。祖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師至來日獨入法堂曰。請和尚道。祖曰。且去。待老漢上堂。出來問。與汝證明。師忽有省。遂曰。謝大眾證明。乃繞法堂一匝。便去。
【標】杉山智堅禪師
【頌】【標】初與歸宗南泉行脚時。路逢一虎。各從虎邊過了。泉問歸宗。適來見虎。似箇甚麼。宗曰。似箇猫兒。宗却問師。師曰。似箇狗子。又問南泉。泉曰。我見是箇大蟲(大溈智曰。三箇老漢。聚話寐語。若要徹。一時參取這大虫始得)。
【頌】師喫飯次。南泉收生飯。乃曰。生聻。師曰無生。泉曰。無生猶是末。泉行數步。師召曰長老。泉回頭曰作麼。師曰。莫道是末。
【標】石鞏慧藏禪師
初為獵人射鹿。因遇馬祖。令自射無下手處。省悟。師擲下弓箭。投祖出家。住後常以弓箭接機。
○一日在厨作務次。祖問作甚麼。曰牧牛。祖曰。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師便休(此章下有頌古一則。因機緣出自三平章內。故不著於此)。
【標】北蘭讓禪師
湖塘亮長老問。承聞師兄畵得先師真。暫請瞻禮。師以兩手擘胸開示之。亮便禮拜。師曰。莫禮莫禮。亮曰。師兄錯也。某甲不禮師兄。師曰。汝禮先師真那。亮曰。因甚麼教莫禮。師曰。何曾錯。
【標】南源道明禪師
洞山參。方上法堂。師曰。已相見了也。山便下去。明日却上問曰。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麼處是與某甲已相見處。師曰。心心無間斷。流入於性海。山曰。幾合放過。山辭。師曰。多學佛法。廣作利益。山曰。多學佛法即不問。如何是廣作利益。師曰。一物莫違。
【標】中邑洪恩禪師
【頌】仰山問。如何得見佛性義。師曰。我與汝說箇譬喻。如一室有六窓。內有一獼猴。外有獼猴。從東邊喚猩猩。猩猩即應。如是六窓。俱喚俱應。仰山禮謝起曰。適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祇如內獼猴睡著。外獼猴欲與相見。又且如何。師下繩牀。執仰山手作舞曰。猩猩。與汝相見了也。
【標】泐潭常興禪師
僧問。如何是宗乘極則事。師曰。秋雨草離披。
【頌】南泉至。見師面壁。乃拊師背。師問。汝是阿誰。曰普願。師曰如何。曰也尋常。師曰。汝何多事。
【標】汾州無業禪師
每為眾僧講涅槃大部。冬夏無廢。後聞馬大師禪門鼎盛。特往瞻禮。祖覩其狀貌奇偉。語音如鐘。乃曰。巍巍佛堂。其中無佛。師禮跪而問曰。三乘文學。粗窮其旨。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祖曰。祇未了底心即是。更無別物。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祖曰。大德正閙在。且去。別時來。師纔出。祖召曰大德。師回首。祖曰。是甚麼。師便領悟。乃禮拜。祖曰。這鈍漢。禮拜作麼。自得旨後。詣曹谿禮祖塔。及廬嶽天台。徧尋聖迹。後住開元精舍。
【頌】學者致問。多答之曰。莫妄想。
○【標】唐憲宗屢召。辭疾不赴。暨 穆宗即位。師被詔。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虗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當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言訖。跏趺而逝。
【標】大同澄禪師
【頌】僧問。如何是本來人。師曰。共坐不相識。曰恁麼則學人禮謝去也。師曰。暗寫愁膓寄與誰(此一則頌。見大同普濟。投子大同兩章。原機緣實在大同澄下。頌古恐非)。
【標】鵝湖大義禪師
【頌】【標】唐憲宗。甞詔入內。於麟德殿論義。有法師問。欲界無禪。禪居色界。此土憑何而立。禪師曰。法師祇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曰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法師無對。帝曰。法師講無窮經論。祇這一點尚不奈何。師却問諸碩德曰。行住坐臥。畢竟以何為道。有對知者是道。師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安得知者是乎。有對無分別者是。師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是乎。有對四禪八定是。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散。安在四禪八定邪。眾皆杜口。【標】師却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