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87-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指月录-,明-瞿汝稷-第215页

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法眼聞曰。即此一頌。可起吾宗。
  妙喜曰。滅却法眼宗。只緣這一頌。
  師以涅槃四種聞示學者。諸方目為韶國師四料揀。云聞聞。([○@放]百丈端頌云。秋江清淺時。白鷺和烟島。良哉觀世音。全身入荒草)聞不聞。([○@收]百丈端頌云。解語非干舌。能言豈是聲。不知常顯露。剛道有虧盈)不聞聞。([○@明]百丈端頌云。波生元是水。空性逐方圓。除却方圓器。胡孫夜播錢)不聞不聞。([○@(眝-丁+(?/口))]百丈端頌云。理事兩俱忘。誰人敢度量。渾崙無縫罅。徧界不曾藏)開寶四年辛未。華頂西峰忽摧。聲振一境。六月有星隕於峰頂。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眾告別而化。
▲金陵清凉泰欽法燈禪師
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繫者解得。眼曰。汝輩輕渠不得 上堂。有僧出禮拜。師曰。道者前時謝汝請。我將甚麼與汝好。僧擬問次。師曰。將謂相悉。却成不委 上堂。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奈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却。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曰過在甚麼處。師曰。過在我。殃及你。江南國主為鄭王時。受心法於法眼之室。聞此問師曰。先師有甚麼不了底公案。師曰。現分析次。
  翠巖芝云。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天童覺云。這僧若是個漢。出來便與掀倒禪牀。不惟自有出身之路。亦免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圜悟舉云。山僧卑志。本亦如斯。今日出來。祇為正祖先師。有個現成公案。對眾舉揚。有不惜性命底。試出來挨拶看。如無。不免自拈自弄去也。喝一喝。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
參法眼。眼指雨謂師曰。滴滴落在上座眼裏。師初不喻旨。後因閱華嚴感悟。承眼印可 上堂曰。十方諸佛。常在汝前。還見麼。若言見。將心見。將眼見。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又曰。見色便見心。且喚甚麼作心。山河大地。萬象森羅。青黃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為甚麼却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見色便見心。還會麼。祇為迷此而成顛倒。種種不同。於無同異中。強生同異。且如今直下承當。頓豁本心。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若離心別求解脫者。古人喚作迷波討源。卒難曉悟。
▲洪州百丈道恒禪師
參法眼。因請益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敘語未終。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師從此悟入 上堂。實是無事。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這裏。古人道。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且作麼生是心空。不是那裏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識想解。上座要會心空麼。但識自心。便見心空。所以道。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筭。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設有人喚上座。應他好。不應他好。若應他。阿誰喚上座。若不應他。又不患聾也。三世體空。且不是木頭也。所以古人道。心空得見法王。還見法王麼。也祇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代好。珍重 上堂。眾纔集。便曰喫茶去。或時眾集。便曰珍重。或時眾集。便曰歇。後有頌曰。百丈有三訣。喫茶珍重歇。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
  薦福古。舉此語示眾云。大眾。只如恒和尚。作此一頌。且道。見處如何。還知得失否。要會麼。據他三度上堂時節。恰似個好人。後來作此一頌。恰如面上雕兩行字。若是通人達士。舉起便知。後學初機。難為揀辨。老僧與汝從頭注出。百丈有三訣。賊身已露。喫茶珍重歇。贓物出來。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大似抱贓判事。然雖如此。諸仁者。須具擇法眼。方能證明。如或邪正不分。可謂顢頇佛性。更須博問賢良。可惜虗生浪死。
▲永明道潛禪師
謁法眼。眼曰。子於參請外。看甚麼經。師曰。華嚴經。眼曰。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師曰。文在十地品中。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還具六相也無。師無對。眼曰。汝問我。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眼曰空。師於是開悟。踊躍禮謝。眼曰。子作麼生會。師曰空。眼然之。異日因四眾士女入院。眼問曰。律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見覩金銀合雜朱紫駢闐。是破戒。不是破戒。師曰。好個入路。眼曰。汝向後有五百毳徒。為王侯所重在 師後於衢州古寺。覽閱藏經。甞宴坐中。見文殊現形。不覺起而作禮。及詣杭禮阿育王塔。跪而頂戴。淚下如雨。問掌塔僧曰。舍利人不目擊。還實有否。僧云。按傳記云。藏在內角中。望若懸鐘焉。師疑未已。遂苦到跪禮。更無間然。俄見舍利在懸鐘之外。蠢瞤而行。師悲喜交集。又光文大師。自為檀越。請於山齋。行三七日普賢懺。忽見徧吉御象。在塔寺三門亭下。其象鼻直。枕行懺所。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寂。入棺之際。有白光晝發。舉眾皆見。闍維舍利不可勝紀。有屠者。自惟惡業。展襟就火聚乞求。須臾獲七顆。
▲杭州報恩慧明禪師
一日有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都城。師曰。上座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