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者箇大好供養。師云。非但者箇。百味珍羞它亦不顧。南泉云。雖然如是。个个須是償他始得。僧問曰。何是本來身。師云。舉世無相似。
寶曇曰。一等心地法門。善知識所見各有大小淺深之異。三人見虎已作三惑。不知八十四人同見。見復何如。同中有異而異中有同。道固如是也。如一母所生之子。其間所受已各不同。況悟入淺深根器高下。雖大爐鞴不能使之齊也。裴旻見真虎而却。葉公見似龍而喜。其真偽則有間矣。姑置二師之見。敢問南泉之見何如。向去有一賢沙與僧山行逢虎。僧曰。和尚虎。沙曰。是汝虎。五人之見為異為同。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澧州苕溪道行禪師
師有時云。吾有大病非世所醫。後有僧問先曹山曰。承古有言。吾有大病非世所醫。未審喚作什麼病。曹山云。攢族不得底病。僧曰。一切眾生還有此病也無。曹云。人人盡有。僧云。和尚還有此病也無。曹云。正覔起處不得。僧云。一切眾生為什麼不病。曹云。眾生若病即非眾生。僧云。未審諸佛還有此病也無。曹云。有。僧云。既有為什麼不病。曹山云。為伊惺惺。僧問。如何修行。師云。好个阿師。莫客作。僧云。畢竟如何。師云。安置即不堪。又僧問。如何是正修行路。師云。涅槃後有。僧云。如何是涅槃後有。師云。不洗面。僧云。學人不會。師云。無面得洗。
寶曇曰。吾有大病非世所醫。此佛祖之病也。攢簇不得底是曹山之病也。正覔起處不得是衲僧之病也。人人盡有是凡夫之病也。均是病也。屬之佛祖。屬之曹山。屬之衲僧。屬之凡夫。而何如人之養狸。奴謂其疾如風遂字之為風。或曰墻能礙風即字之為墻。彼人曰墻為鼠所穴即字之為鼠。彼又笑曰鼠為猫所捕者。不若復字之為猫。曹山遶四天下行一遭。依舊歸來。不妨還我茗溪住處。
撫州石鞏慧藏禪師
師昔為弋者。因逐群鹿從馬祖庵前過。問祖曰。和尚見鹿過不。祖匿曰。汝是何人。曰。獵者。祖曰。汝解射。曰。解射。祖曰。汝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箇。祖曰。汝不解射。曰。和尚莫解射不。祖曰。解射。曰。一箭射幾箇。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命。何用射他一群。祖曰。汝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無下手處。祖曰。者漢曠劫無明煩惱今日頓息。師即毀弓箭截髮投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務。祖曰。作什麼。曰。牧牛。祖曰。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也。住持後常以弓箭接人。三平到。師作挽弓勢。云。看箭。三平作避勢。師云。平生架一張弓一隻箭。只射得半箇聖人。師問西堂。汝捉得虗空麼。西堂云。捉得。師云。作麼生捉。西堂以手撮虗空一撮。師云。汝作麼生。恁麼捉虗空。堂却問師兄作麼生捉。師把西堂鼻頭拽。西堂作忍痛聲云。太煞。拽人鼻孔。直得脫去。師云。直須恁麼捉虗空始得。眾僧參次。師云。適來底什麼處去也。僧云。在。師云。在什麼處。僧彈指一聲。僧到禮拜。師云。還將得那箇來不。僧云。將得來。師云。在什麼處。僧彈指三聲。問。如何免得生死。師云。用免作什麼。僧云。如何免得。師云。者底不生死。
寶曇曰。石鞏逐鹿而馬師得鹿。祖曰此子歷劫無明直下頓息。此語有萬鈞重氣力也。一生牧牛是此氣力。捉得虗空是此氣力。故達磨曰。從事上得法者氣力壯。從事中見法者即處處不失。石鞏之謂也。故其平生張弓架箭。自謂只射得半箇聖人。不知馬師自來。當得一人不。
朗州中邑洪恩禪師
師因仰山為新戒。時到謝戒。師見來。於禪床上拍手云。和和。仰山即東邊立。又西邊立。又中心立。然後謝戒了。却退後立。師云。什麼處得此三昧。上云。曹溪脫印子學來。師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什麼人。山云。接一宿覺。却云。和尚什麼處得此三昧。師云。馬大師處學得。問曰。如何得見性。師云。譬如有屋。屋有六窓。內有一獼猴。東邊喚山山。山山應如是。六囱俱喚俱應。仰山禮謝起云。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內獼猴困睡。外獼猴欲與相見時如何。師下禪床。執仰山手作舞。云。山山與汝相見了。譬如蜼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頭呌喚云。土曠人希相逢者少。
寶曇曰。大法不容方便者也。古人於無方便中建立方便。一涉方便利害即之。如六囱喚山山。後世必有弄精魂者死在向下矣。賴遇寂子。好手曾死。却活山山。故能喚起老饕。活得死山山也。當時若無後語。有甚中邑。自此山山亦能死却天下人。亦能活却天下人。仰山之力也。
洪州百丈懷海禪師
師一日侍馬大師翫月次。祖問。正當恁麼時如何。西堂云。正好供養。師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行。祖曰。經歸藏。禪入海。唯有普愿獨超物外。一日師侍馬祖行次。見埜鴨子蜚過。祖云。是什麼。師曰。埜鴨子。祖云。什處去。師云。蜚過去。祖將師鼻孔便扭。師作忍痛聲。祖云。何曾蜚去。師於言下有省。明日。祖陞堂。才坐。師出捲面前席。祖便下座。師隨之方丈。祖云。什麼處來。師云。山後來。祖云。還逢著一人麼。師云。不逢著。祖云。為什麼不逢著。師云。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云。什麼處得者消